極限
浙江計量院完成國內首次容積式水表極限壽命試驗(2018-01-22)
近日,浙江省計量院完成國內首次容積式水表過載條件下的1000小時極限壽命試驗,為“浙江制造”產品質量提升提供技術支撐。 1000小時的壽命試驗是對產品性能的極限挑戰,也對技術…[詳情]
“閃耀”Nature 拉曼顯微術突破傳統光學成像顏色極限(2017-05-03)
近年來,顯微鏡技術在不斷地突破自身的局限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報道了一種全新的成像技術:電子預共振受激拉曼散射顯微鏡(ElectronicPre-ResonanceStimulatedRamanScatteringMicrosco…[詳情]
中國造世界最強鋼材:突破2000兆帕強度極限(2017-04-18)
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呂昭平教授團隊創新合金設計理念,研發出一種高密度納米強化的超高強馬氏體時效鋼。 呂昭平強調,這種超高強馬氏體時效鋼,改變以往對大量的鈷、鈦和鉬等昂貴…[詳情]
河鋼唐鋼首次為用戶軋制極限規格汽車傳動軸管鋼(2016-09-30)
日前,河鋼唐鋼1580生產線首次為江蘇某用戶軋制的130噸超寬超薄極限規格汽車傳動軸管鋼TS500Z獲得成功,經檢驗成品的幾何尺寸、表面質量、力學性能等各項指標均達到用戶標準要求。 TS500Z主要用于汽…[詳情]
清涼南京顏值爆表 能見度超出監測儀器極限(2016-09-01)
日前,清涼南京顏值爆表,水晶天下南京的能見度超過了35公里,超出監測儀的極限,用氣象專家的話來說,“通透度”昨天處于爆表的水準。根據南京市氣象臺的監測,這幾天南京繼續晴好,后天的最…[詳情]
從追逐到超越 我國電子測量儀器實現“極限挑戰”(2016-08-02)
過去30年,人們見證了摩爾定律的神奇,電子信息技術正在創造一個更加智慧的地球。新能源、工業4.0、物聯網、智能設備……五花八門的應用領域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電子元器件作為硬件的基礎…[詳情]
EAST等離子體高密度實驗及密度極限研究取得進展(2016-05-11)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鄭星煒、李建剛、胡建生、劉海慶等人對EAST裝置上高密度及密度極限放電進行了深入研究,相關結果發表在PlasmaPhysicsControlFusion(2016,58,0…[詳情]
新型數字圖像傳感器問世 突破原有尺寸極限(2015-12-03)
12月1日,從南開大學獲悉,日前,南開大學校友、美國阿拉巴馬大學華人教授宋金會帶領的科研團隊,成功研制出像素尺寸僅為50納米的新型圖像傳感器,大幅度突破了當前數字圖像傳感器像素尺寸為1000納米…[詳情]
煤化工產能極限是化工總產能的20%(2014-03-06)
北京產權交易所項目信息顯示,中海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中海油化學包頭煤化工有限公司100%股權日前掛牌轉讓,掛牌價格10256.59萬元。…[詳情]
我國焊接極限制造工藝裝備實現新突破(2013-09-09)
為支撐我國八萬噸模鍛壓機和百萬千瓦核電轉子的自主制造,在“高檔數控機床及基礎制造裝備”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以下簡稱04專項)的支持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哈爾濱焊接研究所(以下簡稱機械總院哈焊所…[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