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進展
二維原子晶體材料中表層氧缺陷的調控及物性研究獲進展(2017-01-10)
二氧化鈰(CeO2)是一種可還原氧化物材料,它可以在還原性氣氛中產生表層氧缺陷,在氧化性氣氛中修復氧缺陷。這種氧離子存儲特性使得它在燃料電池固態電解液材料、高性能汽車尾氣凈化器等方面有非常好…[詳情]
硅烯中新型狄拉克錐的直接實驗觀測和起源研究獲進展(2017-01-09)
硅烯是指單層硅原子構成的二維單晶結構。由于它具有和石墨烯類似的蜂窩狀晶體構型,因此理論預言它將具有和石墨烯類似的電子結構,即在布里淵區的頂角(K點)存在狄拉克錐。在石墨烯中,狄拉克點附近的…[詳情]
大連化物所鈣鈦礦納米線中載流子定向輸運研究獲進展(2017-01-06)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超快時間分辨光譜與動力學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金盛燁科研團隊在金屬有機鈣鈦礦納米線中載流子定向遷移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成功實現了在單個納米線中光生載流子…[詳情]
中科院生物研究所在活細胞超分辨率顯微技術研究獲進展(2017-01-05)
2016年12月31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平勇課題組、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張法課題組以及美國科學院院士HHMI研究員JenniferLippincott-Schwartz合作在《細胞研究》(CellResearch)在線發表…[詳情]
近代物理所CSR原子核質量精確測量獲進展(2016-12-29)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質量測量團隊利用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HIRFL-CSR)裝置,首次測量了短壽命核素52Co及其同核異能態的質量,并結合已有數據重新構建了52Ni的β衰變綱圖,在原子核…[詳情]
高延展性柔性電子器件非屈曲結構設計與應用研究獲進展(2016-12-28)
無機柔性電子器件仍然采用硅和金屬為材料體系,以柔性基體代替傳統電子器件的剛性基體,同時加之可延展力學結構設計,使得電子器件在發生整體變形的情況下,器件內部的硅和金屬材料仍然不被破壞,從…[詳情]
水熱法從生物質制備高效碳催化劑研究獲進展(2016-12-28)
生物質廣義為一切有機的可以生長的物質,狹義指植物的主要組分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全球每年光合作用產生的生物質約1700億噸,所含的能量相當于5355億桶原油,遠高于2015年的原油消耗量(約350…[詳情]
長春應化所折紙生物燃料電池研究獲進展(2016-12-21)
近日,英國皇家化學會《化學世界》(ChemistryWorld)以Softdrinkspowerorigamicell為題報道了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董紹俊課題組發表在《化學通訊》上的關于生物燃料…[詳情]
大連化物所類芬頓反應催化研究獲進展(2016-12-21)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穆斯堡爾譜技術研究組(DNL2005)王軍虎研究團隊在類芬頓反應催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CSNano(DOI:10.1021/acsnano.6b07522)上。 過硫酸鹽(p…[詳情]
力學所等在超高比強度及高熱導三維碳蜂窩結構研究中獲進展(2016-12-16)
碳結構如富勒烯、納米碳管、石墨烯等具有許多優異的性能。力學上,科研人員一直希望能充分利用其穩定、低密度、超高強度的特性。然而,當用這類碳結構來構筑宏觀三維材料的骨架或增強組分時,維持這類基…[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