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
納米藥物驗證電離輻射 開展生物化學新模式(2016-07-05)
近日,中科院近代物理所醫學物理室研究人員在開展納米藥物在放射腫瘤學中應用的研究工作中,提出了納米藥物聯合放療治療癌癥的新模式,驗證了電離輻射作為細胞周期依賴的靶向手段可增強納米藥物在…[詳情]
遼寧省研制移動式電磁輻射連續監測分析系統上線使用(2016-07-04)
電磁輻射污染環境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也令百姓憂慮。遼寧省研制開發的移動式電磁輻射連續監測分析系統正式上線使用,通過其特有的機動性可以對任何地點進行連續監測,并可以將電磁輻射的監測數據…[詳情]
遼寧省研制移動式電磁輻射連續監測分析系統上線使用(2016-06-29)
電磁輻射污染環境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也令百姓憂慮。遼寧省研制開發的移動式電磁輻射連續監測分析系統正式上線使用,通過其特有的機動性可以對任何地點進行連續監測,并可以將電磁輻射的監測數據…[詳情]
合肥研究院在輻射適應性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2016-06-23)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醫學物理與技術中心輻射生物醫學研究室研究員韓偉在輻射適應性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RoleofHemeOxygenase-1inLowDoseRadioadaptiveResponse為題發…[詳情]
物理所利用強激光獲得大能量太赫茲輻射(2016-06-07)
太赫茲(THz)輻射位于中紅外和微波輻射之間,由于其單光子能量低和譜“指紋性”等獨特優勢,在材料科學、生物醫療和國防安全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然而大能量太赫茲輻射源的缺乏是限制太赫…[詳情]
青藏高原和臨近地區云的垂直結構、降水和云輻射效應研究獲進展(2016-06-01)
云是調控地-氣系統輻射收支的重要因素。青藏高原作為地球“第三極”,其上空的云對于亞洲季風區及全球能量和水循環的調控作用更加顯著。因此,研究青藏高原地區云的垂直結構及其輻射效應…[詳情]
北大輻射監測微系統關鍵技術項目成果通過驗收(2016-05-06)
4月23日,由北京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微米/納米加工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陳中建教授牽頭完成的項目“輻射監測微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成果鑒定會在北京大學微納…[詳情]
浙江省計量院召開電離輻射實驗室項目論證會(2016-05-04)
為提升電離輻射計量能力水平,近日,浙江省計量院組織中國計量院、山東計量院、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的電離輻射知名專家對院電離輻射實驗室項目進行論證。 會上,專家組對電離輻射項目建設的…[詳情]
我國初步建成輻射環境監測網 國控質量監測點位增至987個(2016-04-25)
記者21日從國家核安全局獲悉,“十二五”期間,我國輻射環境監測網絡系統初步建成,國控質量監測點位由792個增加到987個。其中自動監測站從136個增加到161個,輻射環境安全預警監測點由27個增加至40個…[詳情]
合肥研究院在輻射引發的個體表觀遺傳信號傳導研究中獲進展(2016-04-25)
隨著大型核設施建設步伐的加快,其相關的生態安全性也日益受到關注。為了了解環境中核素的遷移、分布,以及生物暴露效應對生態安全的影響,研究生物個體間的信號通訊尤為重要。 針對這一基本科學問…[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