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研制獲進展(2017-07-03)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曾杰課題組與美國Akron大學教授彭振猛、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教授司銳合作,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詳情]
福建物構所鑭系金屬分子容器配位自組裝研究獲進展(2017-07-03)
鑭系功能配合物在熒光探針、造影劑、磁性、超導材料等領域展現了良好的應用前景。與過渡金屬相比,鑭系金屬離子的配位數和配位構型都復雜多變且難于控制,從而給具有特定分子組成和幾何構型的鑭系功能…[詳情]
山西煤化所在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構筑方面取得系列進展(2017-07-03)
超級電容器具有高功率密度和長循環壽命等優點,但較低的能量密度制約了其大規模應用,而構筑納米結構電極材料和構筑新型電容器是有效的解決途徑。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陳成猛課題組通過精…[詳情]
青島能源所在固態鋰電池領域取得系列階段性進展(2017-07-03)
特斯拉電動車的起火事故接連發生,國內數起均十分嚴重,甚至整車嚴重燒毀,讓人們對商品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重新審視。傳統鋰離子電池中的液態有機電解質是燃燒、爆炸隱患的罪魁禍首。盡管電池管理系統…[詳情]
中科院石墨烯太赫茲外差混頻探測器研究獲進展(2017-07-03)
近期,中科院在石墨烯太赫茲外差混頻探測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實現了外差混頻和分諧波混頻探測,最高探測頻率達到650GHz,利用自混頻探測的響應度對外差混頻和分諧波混頻的效率進行了校準,相關成果…[詳情]
中科大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研制獲進展(2017-07-03)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曾杰課題組與美國Akron大學教授彭振猛、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教授司銳合作,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詳情]
高靈敏度石墨烯太赫茲外差混頻探測器研究獲進展(2017-07-03)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專用集成電路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納米器件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再次合作,在高靈敏度石墨烯場效應晶體管(G-…[詳情]
合肥研究院響應性聚合物柔性能量轉換器研究獲系列進展(2017-06-28)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激光技術中心研究員方曉東課題組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馬明明課題組合作,利用響應性聚合物,設計了濕度驅動并且磁場控制…[詳情]
寧波材料所等在全固態鋰硫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進展(2017-06-28)
鋰硫電池被認為是最有發展潛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儲能器件之一,其正極材料單質硫的理論比容量和比能量可高達1675mAh/g和2567Wh/kg,是目前商用鋰過渡金屬氧化物正極的五倍。然而,傳統鋰硫電池的安…[詳情]
上海硅酸鹽所在氟基儲能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2017-06-28)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李馳麟帶領的團隊在氟基儲能材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他們首次提出立方鈣鈦礦相可用于高倍率儲鈉電極,在不顯著改變配體鏈接方式的情況下,僅通過操縱通道填充…[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