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
穿上“碳外衣”的生物納米催化劑性能研究獲進展(2017-01-22)
催化劑是燃料電池能量轉化的關鍵。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環境生物電化學研究組(趙峰組)與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韓鶴友團隊合作,利用微生物作為“還原劑”,以及微生物與石墨烯的自組裝功…[詳情]
福建物構所碘酸鹽二階非線性光學晶體的設計與合成獲進展(2017-01-19)
二階非線性光學材料廣泛應用于激光及光通訊領域,而金屬碘酸鹽晶體因具有較強的倍頻效應、較寬的透過波段、較高的熱穩定性和光學損傷閾值在二階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領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國…[詳情]
新疆理化所在極性材料光催化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2017-01-19)
極性材料由于分子基元在晶體中的各向異性使得晶胞中一些基團的正、負電中心并非重合,存在本征偶極矩,產生自發極化電場。目前這類材料主要應用于非線性光學、鐵電、功能性陶瓷與薄膜等。 中國科學院…[詳情]
鈣鈦礦單晶薄膜的可控制備與太陽能電池器件研究獲進展(2017-01-18)
近年來,能源需求的激增和空氣污染的加劇迫使人們尋求新的清潔可再生能源。太陽能被認為是最具發展前景的清潔可再生能源之一。太陽能電池是將太陽能直接轉化成電能的裝置,可以高效轉換并利用太陽能…[詳情]
二肽基肽酶-IV生化檢測研究取得新進展(2017-01-17)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葛廣波、楊凌研究員帶領藥用資源開發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全新的二肽基肽酶-IV(DPP-IV,CD26)高特異性熒光探針,并將其用于人血及組織中DPP-IV的活性檢測以及活細胞和組織層面…[詳情]
合肥研究院在輕質氟塑料屏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2017-01-16)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應用技術研究所先進材料中心研究員田興友和副研究員張獻帶領的研發團隊在輕質氟塑料基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抗電磁干擾性能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詳情]
沈陽生態所在森林土壤碳循環對施肥的響應研究中取得進展(2017-01-13)
我國是人工林大國,人工林面積約占世界人工林的1/3,也占我國森林總面積的近1/3,在木材生產和生態安全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大面積純林連栽,養分輸出大于輸入等,致使我國人工林生產…[詳情]
沈陽生態所在新型肥料成果轉化方面取得進展(2017-01-12)
肥料在糧食增產中貢獻率達40%以上(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報告),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肥料品種少,肥料利用率比發達國家低15-30個百分點,傳統生產工藝過程能耗高、污染嚴…[詳情]
中科大利用化學發光光譜法在超分子自組裝研究獲進展(2017-01-12)
1月8日,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梁高林課題組題為AlkalinePhosphatase-TriggeredSimultaneousHydrogelationandChemiluminescence的研究成果,報道了用化學發光…[詳情]
上海光源軟X射線譜學顯微和衍射線站用戶在自由基穩定化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方面取得新進展(2017-01-11)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盧周廣課題組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期刊《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題為Highlydurableorganicelectrodeforsodium-ionbatteriesviaastabil…[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