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80萬噸乙烯工程下月底投產
正在進行“查漏大體檢”廠區聞不到任何異味
本報訊(記者龔平通訊員劉毅張燕)下月底,武漢80萬噸乙烯工程首批產品預計投產。昨天,記者來到工程現場,直擊投產前的最后沖刺。
碩大廠區難聞異味
在陽邏長江大橋青山畔,只見一個個銀白色的球罐,一座座高聳的鐵塔。80萬噸乙烯工程現場已經全部封閉,各個進出口憑證出入。
占地3平方公里的廠區內,除了看到零星的檢修、試壓工作人員,幾乎看不到人,更聞不到任何異味。
80萬噸乙烯工程所有工作人員僅990余人,并且還是24小時三班倒,平均每個班值守的人數只有300余人。目前,人員已全部到崗。
只有這么點人,靠什么來控制運行?秘密就在80萬噸乙烯中心控制大廳,它是乙烯生產的指揮“中樞”。
中心控制大廳面積有兩個籃球場大,看起來像衛星發射的指揮中心。大廳正前方有一塊巨型顯示屏,后面成排的液晶顯示器已安裝到位,其中一部分已開始工作。工作人員介紹:“生產高度自動化,每個環節都能適時監控,有任何異常都會報警。”
投產前大體檢“堵漏”
現在,80萬噸乙烯工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密封試驗。一位老石化專家說,密封試驗相當于是投產前的大“體檢”,化工原料全部在全封閉的管道中運行,不得有一點泄漏。通過向罐體充氣,檢測閥門連接處的關鍵部位,就能發現漏點。開工前,漏點隱患必須全部查出。
整個廠區幾乎被管道包圍,大小閥門數千個。記者跟隨原料罐區班長吳井峰,一起查漏。一周前,吳井峰因為發現一重大隱患,獲得公司重獎5000元。
這項工作看起來繁瑣,卻極需細心。跟著吳井峰登上19米高的球罐,記者看不出任何毛病,他卻趴在鋼架上,圍繞著閥門看個遍。除了用電子測漏儀,完了,他還會抹上一圈肥皂水測漏,“冒泡就是密封有問題,馬上做記號,需要整改。”
半月前,吳井峰在原料罐區丙烯球罐頂,查出了一起重大隱患。吳井峰給一處閥門涂上肥皂泡后,冒泡并不明顯。但他趴在地面,瞄著閥門連接處,看出了問題有一道一厘米寬的工程縫隙,還能看到墊圈,此后他又接連發現兩起類似隱患。為此,吳井峰獲5000元重獎。
公司認為,這一隱患在球罐主體裝置,極難發現,若開工后整改,將會被迫停運部分生產線,帶來巨大損失。
據了解,目前,80萬噸乙烯工程密封試驗已完成過半。今年6月28日,該工程產品將正式出廠。
作者:龔平劉毅張燕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