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日、法、德等國就開展了熱泵除濕干燥的研究,我國也在80年代引進了該項技術,最早而且應用范圍最廣的是用于木材的干燥。盡管熱泵在木材干燥領域中呈現發展態勢,但其中仍然存在問題需要去探討和解決。
由于熱泵干燥溫度低接近自然干燥,近幾年逐漸將其應用到食品及農副產品的干燥作業之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產品的附加值大大提高。特別是我國政府的節約能源和環境保護政策的實施,極大的促進了熱泵除濕干燥技術的發展。
熱泵是利用一定量的低溫熱能來獲得較高溫度、可供利用熱能的熱力系統。熱泵與常規的干燥設備一起組成的熱泵系統稱為熱泵干燥機或除濕干燥機,主要由壓縮機、蒸發器、冷凝器和膨脹閥等組成的閉路循環系統。熱泵干燥又稱為除濕干燥,與傳統熱風干燥的區別在于空氣循環方式不同,干燥室空氣除濕的方式也不同。論文百事通熱泵干燥時空氣在干燥室與熱泵干燥機間進行閉式循環,利用熱泵干燥機的制冷系統使來自干燥室的濕空氣降溫除濕。
工作原理是:壓縮機把氣態的熱泵工質(熱泵干燥機內循環的制冷介質)提高壓力和溫度后,在冷凝器放熱冷凝成液態,液態的熱泵工質經過膨脹閥膨脹,在蒸發器中吸熱蒸發。轉化成低溫低壓的氣態,氣態的熱泵工質進入壓縮機從而完成熱泵工質的閉路循環。另外,經冷凝器加熱的干空氣進入干燥室,干燥物料成為濕熱空氣,然后進入除濕蒸發器析出水分排到機外,降低溫度和濕度后的干空氣再經冷凝器加熱進入干燥室,這樣就完成了空氣的閉路循環。
盡管熱泵在木材干燥領域中呈現發展態勢,但其中仍然存在問題:除濕干燥溫度低,干燥周期長,目前常用的制冷工質的干燥室溫度低于65℃,而常規干燥的最高工作溫度一般在80~90℃,除濕干燥要比常規干燥周期長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4]。
不過,從我國近二十余年以來的文獻資料來看,木材干燥理論研究涉及的內容大致有:木材滲透性的研究;木材干燥過程中水分遷移特性與遷移機理;木材干燥的數學模型與熱質傳遞的研究;木材干燥特性與工藝的研究;木材干燥的應力、變形與應力檢測;各種木材干燥新技術及組合干燥技術。其中干燥特性與工藝、木材熱物性等的研究,在熱泵干燥機的設計研究中將會大有用處,而組合干燥技術同樣是現在的研究熱點。
由于熱泵干燥溫度低接近自然干燥,近幾年逐漸將其應用到食品及農副產品的干燥作業之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產品的附加值大大提高。特別是我國政府的節約能源和環境保護政策的實施,極大的促進了熱泵除濕干燥技術的發展。目前研究熱泵干燥技術的高校及科研院所主要集中在西南農業大學、浙江大學、天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廣東省農機研究所,上海桑菱能源研究所等幾家單位,干燥的物料也集中在木材、谷物、食品、農副產品、紡織和紙張方面。熱泵除濕機的普及率南方優于北方,目前生產除濕機的廠家有8—10個,國產設備占70%左右[1],我國進口的除濕機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家。
標簽: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