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大學的研究小組19日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2014年全球總計產生了估算數值高達4180萬噸的廢棄電腦、手機、家用電子儀器等含有害物質的“電子垃圾”,且總量逐年上升。分析認為2018年,電子垃圾將達到5000萬噸。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這是首次針對約180個國家和地區分別詳細調查垃圾產生量的報告。日本為220萬噸,繼美國的707萬噸和中國的603萬噸之后排在第三。該小組指出“電子垃圾中含有鉛、水銀、鎘等多種有害物質,但實施回收和循環利用的國家并不多”,認為“促進完善循環利用和正確處理電子垃圾的機制是重要課題”。
小組針對260種電器,從生產、出口和廢棄量相關統計與電器壽命等出發,按國別對電子垃圾的產生量進行了推算。
從2014年的全球產生量來看,微波爐和攝像機等家電共產生1280萬噸垃圾,手機和電腦等共產生300萬噸等,總量達到4180萬噸。據悉,其中含有220萬噸鉛玻璃和30萬噸電池等,含有有害物質的電器較多。其中,還有破壞臭氧層的強溫室氣體氟利昂4400噸。
各國政府回收的電子垃圾只有650噸。據悉,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出口電子垃圾并導致環境污染的現象屢見不鮮。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