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中國化工報記者從河南油田南陽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自主研發的重質油綜合利用技術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收益和社會效益,首批提貨的32噸建筑瀝青已獲客戶認可。截至發稿時,南陽能化已簽訂建筑瀝青、道路瀝青、防水瀝青合同36份,年需求量3萬噸以上。
南陽能化重質油主要有半瀝青、油漿和廢油,因無經濟合理利用途徑,以前多作為燃料油銷售,經濟效益低。而隨著煤代油效益凸顯以及西氣東輸南陽市域支線加快,油區主要生產用戶將逐步開始使用天然氣,燃料油用量逐年減少。“與燃料油銷售相比,利用重質油加工生產建筑瀝青或道路瀝青每噸可增加效益近400元。同時,化學縮合技術制備建筑瀝青工藝簡單、無‘三廢’產生,代表了建筑瀝青生產技術的發展方向。”南陽能化研究所所長劉玉泉向記者介紹說。
據劉玉泉介紹,傳統氧化工藝通過氧化縮合反應提高瀝青的軟化點,使之滿足建筑瀝青的要求。但氧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污染環境的氧化尾氣,需要在防污染措施上進行較大投資,且氧化技術投資高、成本高,且可能污染環境。重質油綜合利用技術摒棄了過去建筑瀝青通常采用的氧化技術,利用化學縮合技術制備建筑瀝青。與氧化技術相比,新技術具有投資少、成本低、無環境污染等優點。同時,通過篩選功能縮合反應劑,新技術在生產過程中可獲得熱穩定良好、熱儲存性穩定的建筑瀝青。該公司采用重質油綜合利用技術生產的建筑瀝青經過48小時熱儲存后,縮合瀝青的軟化點與熱儲存前縮合瀝青的軟化點基本一致,不同位置的熱儲存后縮合瀝青的軟化點也基本一致。
據該公司技術開發部部長王建玲介紹,從2013年開始,他們就開始組織科研人員進行重質油綜合加工利用研究攻關,以擴展重質油應用范圍,增加經濟效益。研究人員通過對公司脫油瀝青及脫蠟廢油等原料的組成進行認真分析,并對四個方案逐一進行了實驗驗證。綜合實驗后的產品性能、技術難度、生產成本、經濟效益等要素,最終確定用化學縮合技術制備建筑瀝青。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