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2億噸“十三五”期間,石化能源在整個能源結構中依然是主力軍。
其中,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最高。根據《行動計劃》,到2020年,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2億噸,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重仍在62%以內。煤化工“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將提高煤炭能效,以控制煤炭行業的產量,緩解供求矛盾,并開展五類模式升級示范與創新發展。同時,將推進與石化、油氣等關聯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以及相關產業標準的制定。
煤化工產業將轉型
隨著煤化工“十三五”規劃的出臺,將倒逼煤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向質量效益型發展,依靠技術創新驅動,走出一條資源消耗少,技術含量高,質量效益好,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盡管煤化工被視為煤炭產業優化內部能源結構的一條有效路徑。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中國煤化工產業整體仍面臨盲目發展、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和水資源及環境壓力大等問題,特別是對近年來國際油價暴跌,與煤化工產品形成價格倒掛,對產業造成嚴重沖擊。
目前大部分煤化工項目都存在加工轉化深度不夠,下游產品多為附加值不高的初級產品等問題,對地方經濟的拉動作用不強。合理布局煤化工項目,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產業升級,是這些地區將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最有效的途徑。
據了解,針對上述情況,煤化工“十三五”規劃中,將產品差異化、高端化和高附加值作為發展方向,重點延伸產業鏈、拓寬產品幅及開發新的煤基化學品。
據表示,國家能源局已初步提出五類模式升級示范,分別是煤制超清潔油品、低階煤的分級分質利用、煤制天然氣、煤炭與石油的綜合利用與煤制重要化學品。與此同時,堅持科學合理的布局,煤化工項目布局要根據資金實力、科技實力、人才實力和環境承載力而行,堅持產業園區化、規模大型化、生產柔性好、產品差異化的方式和特色。
據報道,目前中國政府批準的現代煤化工示范項目共27個,其中,煤制天然氣項目13個,完全建成投產后產能達611億立方米/年;煤制油項目8個,產能達1108萬噸/年;煤制烯烴項目6個,產能達510萬噸/年。
處于運行試車建設和前期工作階段的煤制油項目26個、煤(甲醇)制烯烴項目58個、煤制天然氣項目67個。如果全部投產,預計2020年將形成4000萬噸煤制油產能、4100萬噸煤制烯烴產能、280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產能。根據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預測,到“十三五”末,中國煤化工產業對石油及天然氣的替代率都將達到12.5%。
表示,未來幾年中國的烯烴、乙二醇等基礎原材料仍然存在較大缺口,這為煤化工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隨著相關環保法規的深入實施,各地也將逐步淘汰過去也粗放式的煤炭使用方式,煤化工正是實現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徑。
被提27次之多的“創新”
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拓展發展新空間,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培育壯大若干重點經濟區,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積極提出并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其中,構建產業新體系,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實施《中國制造二二五》,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
“十三五”時期,如何緊緊抓住創新的風潮,對煤化工發展至關重要。
低碳成未來能源體系首要關鍵詞
提出,堅持綠色發展,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
“十三五”規劃充分強調了能源的低碳化發展,這意味著應對氣候變化成為能源政策重要部分,意味著能源結構調整更明確,強調非化石能源,這與過去高碳能源清潔化利用的提法截然不同。這也與多次被提及的抑制不合理煤炭消費,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的說法不謀而合。
建立健全用能權初始分配制度
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推動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
這項制度的核心和關鍵就是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通過“畝產效益”來決定企業使用能源要素的價格,從而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和企業的“高進低退”。實施該方法將加快能源消費總量和碳排放等落到實處。這對高排放、高污染的煤化工行業而言,壓力不言而喻。“十三五”時期,在碳排放、水資源、排污等領域,煤化工如何出招應對,變被動為主動,將直接關系到它能否科學健康、可持續發展。
實行最嚴格環保制度
要求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
根據國家能源局此前提到的煤化工行業“十三五”初步設想,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在水資源和環境容量許可的前提下,建設項目并執行最嚴格的環保標準,成為其六項發展原則之一。
而關于“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的提法,是環保體制上的重大改革。過去環保執法實行屬地管理,受到地方制約比較多,執法缺乏剛性。省以下垂直管理后,環保執法的體制機制更加順暢,地方環保部門可以較好地擺脫地方的不當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