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唐志誠研究員課題組日前設計出一系列催化劑,并將它們成功應用于常溫下CO的消除。
課題組首先通過硬模板法制備了介孔和微孔二氧化鈰,以及過渡金屬摻雜的介孔二氧化鈰基復合金屬氧化物,并通過控制模板的合成條件實現對介孔金屬氧化物的孔道定向設計。結果表明,制備的催化劑性能不僅與催化劑比表面積、晶粒尺寸和孔道結構有關,還與催化劑表面活性氧物種有關。
他們還利用三維介孔KIT-6分子篩為模板,采用納米澆鑄技術制備了系列介孔碳材料,并將其作為載體通過沉積沉淀法制備了系列貴金屬催化劑。研究表明,催化劑焙燒溫度與催化劑表面的貴金屬分散性及氧化物的存在形態相關,在較低貴金屬含量下即可實現常溫下CO的完全消除,且可長周期運行不失活。
CO常溫催化氧化應用領域廣泛,如燃料電池、地下礦井救生艙、消防自救呼吸器、二氧化碳激光器中氣體凈化,以及機動車尾氣中微量CO的消除等。然而,在低貴金屬含量條件下常溫催化消除CO是當今世界催化研究領域的難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