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華德·馬克思說過,好的投資是“可以有時好,有時一般,但永遠不要太糟糕”。如果按照這一標準,環保產業或許是一個不錯的投資領域。
剛剛過去的2015年,環保產業風起云涌,并購如潮。由于統計口徑的區別,各方數字不盡相同,但關于并購案例的數量大抵都在120-140起之間,涉及交易金額400億元上下。
這也引發了環保產業“游戲規則”的變化,大岳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金永祥表示,“環保產業‘零敲碎打’的時代過去了,未來將是集約化、上規模的時代。”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告訴記者,大批資本涌入環保產業有喜也有憂,喜的是填補了污染治理資金缺口,憂的是有可能造成產能過剩和低價競標之風。
并購潮涌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2015年環保并購案例約120起,涉及交易金額超過400億元。其中,10家公司涉及的11起并購案金額合計約147億元,占總交易金額的三成。其中,清華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啟迪科技服務集團并購桑德環境的案例創下了環保產業的并購紀錄,交易金額達到70億元。
2015年12月,在2015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啟迪控股總裁王濟武表示,環保領域、新能源領域是啟迪控股現在側重的第一個領域,環保行業剛剛開始興起,這個階段恰好是彎道超車的重要時機。“(并購的)決策非常快,從知道到辦完沒有超過半個月。上報清華控股以后很快就批了,因為符合我們的戰略。”王繼武說,“環保產業現在還是幾十億的規模,但3年以后就將進入千億級時代,啟迪控股入主桑德環境后,未來十年都不會考慮退出。”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環保題材的并購現在不缺資金。啟迪控股收購桑德環境時,以此為由進行融資,原計劃融資100億元的,結果融到了130億元,即便如此還是推掉了好多。最后,在使用70億元并購了桑德環境后,又“順手”用剩下的幾十億元收購了另外一家企業。
與啟迪控股相似,2015年的環保并購大潮中,有很多企業都是環保領域的“門外漢”。他們中有中石化、中國中車、中聯重科、徐工機械這樣的“大鱷”,也有一些餐飲業、服裝業的中小企業。
另外,海外并購也不少。2015年12月22日,中聯重科正式收購意大利納都勒公司。
這其中,環保并購基金的設立也助長了并購的加速。Wind統計顯示,2015年環保行業上市公司與各類投資公司紛紛成立產業并購基金,總規模達200多億元,投資領域涉及固廢、水處理、大氣治理等多個領域。
虎兔之爭
資本大舉入侵,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環保產業的“游戲規則”。
金永祥向本報記者表示,原來環保產業是小打小鬧,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做,現在大資本來了直接收購。譬如,桑德環境,經過十幾年發展才逐步成為行業老大,結果啟迪控股一進來收購后就直接成了大公司。
北京金控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斌告訴記者,一些“外來”的企業,尤其是從制造業、冶金、煤炭等行業跨界過來的,甚至不奢求賺錢,只要不虧或者少虧就能做,成了擾亂市場的“野蠻人”。
標簽:產能過剩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