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然氣產業生產-消費現狀
英大網消息,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之后,中國對天然氣的消費呈現突飛猛進的態勢,據卓創了解,2010年天然氣消費同比增長高達19%,2011年天然氣消費同比增長又高達22%,到2012年消費雖同比增長速度略有降低,但是仍保持13%的增長速度。官方統計顯示,截止2012年底,國內天然氣消費總量達1470億立方米,其中,進口天然氣量425億立方米(含進口LNG量214億立方米),國產天然氣總量則為1077億立方米(不含生物制氣的產量)。
從目前的情況看,由于環保政策對清潔能源消費的刺激,加上國際組織對中國二氧化碳排放要求的壓力,國內天然氣的供應-需求的缺口仍在逐年加大,對外依存度則更是呈快速上升之勢。據有關數據預測,到2020年,國內天然氣供應-需求的缺口將達到1000億立方米以上。2011年,中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24%,與2010年13%相比,呈倍增態勢。而到2012年,中國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則繼續上升到了29%,對外依存情況繼續惡化的情況進一步加劇。不過,這也從客觀上加大了中國對非常規天然氣及替代天然氣的需求力度,除頁巖氣開發力度正在加大外,煤制天然氣在國家的“十二五”戰略中也被寄予厚望。
從官方披露的統計數據來看,2011年國內天然氣的產量(不含生物制氣的產量)的前三甲為陜西、四川、新疆三省,占國內天然氣總產量的60%。按照主要的生產形態進行劃分,則國內天然氣的生產目前仍以氣田生產天然氣為主體,而油田伴生氣、煤層氣所生產的天然氣總量在國內整體產量中,占比僅在5%左右。其中,已經進入產業化階段十年之久、在前幾年倍受媒體熱炒的煤層氣生產也進入徘徊停滯階段。據煤炭工業協會披露的數據,2012年全國煤層氣產量125億立方米,利用總量52億立方米,未完成年初制訂的產量155億立方米、利用量80億立方米的年度目標。
另外,從天然氣生產層面,值得關注的還包括國家在2010年以后從戰略層面扶持的頁巖氣和煤制氣項目的進展情況。雖然目前這兩個相關領域中的生產項目還并未有規?;耐懂a,但是在去年出臺的《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2015)》和《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分別提出,到2015年末,國內的頁巖氣產量和煤制天然氣產量將分別達到60-70億立方米和150-180億立方米的發展規劃。
天然氣對外依存加大煤制氣源或成有力補給
未來天然氣氣源補給誰與爭鋒?
首先我們來看看進口天然氣的發展形勢。
在LNG市場上,除了需要巨額投入建設LNG的運輸和倉儲設施才能保障越來越大的LNG進口需求外,制約LNG進口的還有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價格。顯然,中國在全球LNG供需格局中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中國地處東北亞,周邊的日本、韓國均是天然氣進口大國,供求關系因此明顯失衡。東亞的日本是全球天然氣進口大國,目前由日本主導的東亞液化天然氣到岸價格結算體系對中國的進口天然氣價格有著非常明顯的負面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未來進口天然氣更可能側重的是能夠長期保持穩定供應的管道進口氣:來自中亞和俄羅斯的供應,但是在有關價格的磋商方面仍受到種種不確定的政經因素和地緣因素的制約。
外部資源既然不可靠,那么我們看看國內資源的情況。
首當其沖的就是目前已經具備一定工業規模的煤層氣領域。中國煤層氣資源的分布主要受煤炭資源分布的制約,現有的煤層氣開采企業中只有中聯煤、中石油在沁水盆地南部和鄂爾多斯(600295,股吧)盆地東部兩個煤層氣產業基地利潤有盈余,其他企業均處于不同程度的虧損中。中石油的煤層氣技術難題一直難以突破,有媒體報道稱其近期暫停了上千口井的鉆探;而中聯煤則在2013年上半年創下了其成立以來半年鉆井數量最低的紀錄。煤層氣企業的不景氣已經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國家能源局牽頭的相關政府部門正在研究提高煤層氣開發補貼,以激勵企業發展煤層氣產業,但是目前來看前景并不樂觀。
接下來最受到矚目的則是頁巖氣開發領域。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