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大北農發布公告,(1)投資建設新型肥料及農藥產業化基地,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新型肥料50萬噸以及環保農藥制劑1萬噸;(2)投資建設四川馳陽科技園、擴張豬飼料及水產飼料30萬噸;(3)向全資子公司福建大北農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增資,改善子公司財務結構;(4)為了更好地實施大北農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戰略,擬將公司生物技術中心組織形式轉換為子公司,注冊資本15000萬元。
(1)大北農投建復合肥和農藥制劑產業,戰略投入介入大種植板塊、啟動新增長點!大北農此次計劃投資建設包括50萬噸/年新型肥料項目及1萬噸/年環保農藥制劑項目。齊魯農業團隊此前曾多次強調,大北農是國內唯一的橫跨畜禽鏈和種植鏈的農業上市公司,公司在豬飼料行業中布局逐步趨于完善后,在種植板塊布局也將加速。當前的投資項目基本標志,大北農除種業外,正式進入種植鏈。單就項目本身而言,本次投資延續公司一直以來的產業思路,布局高端和技術要地,產品以新型復合肥(特別是水溶肥)和農藥制劑為主,以強勢營銷體系帶動銷量增長。按照當前行業盈利現狀,我們大致預測,2016年Q3投產后,單噸價格約在5000元,復合肥毛利率在20-25%,毛利空間在5億元左右,不過考慮到公司前期渠道拓展和人員招聘,費用率會高于行業平均,預計2017年貢獻約1億元左右利潤。
(2)生物技術中心轉為獨立法人經營,為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提供更好的公司治理和決策經營機制,打下長期發展基礎。公司生物技術中心專注于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農作物精準生物育種及關鍵農藝性狀研究。我們判斷,公司此次轉變生物技術中心組織形式的目的在于:以商業化的運作模式,公司化的管理,為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提供更好的公司治理和決策經營機制,促進公司生物技術產品市場開發、對外戰略合作及團隊建設,為公司作物科技產業發展提供創新驅動。
實際上,大北農在生物育種方面走在行業前列,這塊業務是公司戰略性儲備業務。在2010年底,公司成立生物技術研發中心,從事基因育種的研究工作。大北農重金從外資種業公司請回了多位經驗豐富的基因育種專家,目前有200-300人的團隊規模,2014年研發投入2-3億元。生物育種部門累計基因發現數量和基因專利申請了700多項,基因發現事件5-6萬起,遠超國內其他機構。大致匡算下,若生物育種逐步推廣,那么大北農有望在3年后實現量產,并完全可能搶占國內5-10%市場份額,按照20-30%凈利潤率,生物育種有望貢獻利潤10-20億。
(3)加速擴張飼料產能、優化產業布局,搶占行業先機。公司投資建設四川馳陽科技園,建設規模規劃為年產24萬噸豬飼料和6萬噸水產料,整個項目預計在2015年10月動工,2016年10月建設完畢。同時公司向全資子公司福建大北農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增資,改善子公司財務結構。我們認為,當前大北農在全國性的產能布局上已經趨于完善,接下來主要在優勢區域強化(東北)、空白區域增加布點(西南、中南等)、華南水產料(特別是蝦料)下功夫,實際上本次新增30萬噸產能在上次公告后繼續在西南區域來投放。
總體而言,我們認為當前處于大北農本次戰略升級,在于介入大種植板塊、加速飼料產業布局,進行二次創業階段,打造千億市值綜合服務商:前10年(2005-2015年)公司以強勢營銷和對飼料行業痛點的精準把握啟動了年均復合增長32%的增長;而接下來10年,飼料行業進入3.0時代,大北農以豬聯網為體系的涵蓋生產、銷售、技術、商城、金融等各個環節的進行深度資源整合和服務,同時以種業和復合肥等載體向大種植板塊延伸。未來5-10年,隨著平臺戰略和智慧大北農戰略深入推進,大北農產業業態有望從一個飼料、獸藥、疫苗、種子產品的提供商進化成為高科技、互聯網化、類金融的現代化農業綜合服務商。預計屆時公司總體凈利潤達到50-60億元,按照正常15-20X,市值空間將達到900-1000億元。
短期來看,公司迎來業績拐點、互聯網戰略逐步落地。豬聯網2.0推進勢頭良好(截至2015年6月底,豬聯網服務的能繁母豬已達75萬頭,預計到2015年年底,豬聯網服務的能繁母豬數量可達到150萬頭),顯示公司互聯網戰略推進已然超出市場預期。從當前調研情況看,豬價反轉確立,飼料行業底部臨近,優質飼料公司如大北農因產品結構前置以及綜合服務優勢將會更早走出底部,我們預計7-8月份飼料銷量數據就會有明顯回升,預計增速拐點到來,增速有負轉正。
我們仍維持大北農2015-17年盈利預測EPS為0.43、0.67、0.78元,維持“買入”評級,繼續強烈推薦!中期目標價26.8元,對應2016年40xPE。基于當前市場狀況,我們認為類似于大北農基本面過硬,戰略逐步兌現、落地的白馬企業將在下半年的行情中絕對和相對收益明顯。
標簽:大北農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