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污染是指在膜過濾過程中,水中的微粒、膠體粒子或溶質大分子由于與膜存在物理化學相互作用或機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內吸附、沉積造成膜孔徑變小或堵塞,使膜產生透過流量與分離特性的不可逆變化現象。
實際上,膜的可靠性是目前阻礙膜技術推廣應用的關鍵之一,而污染問題又是影響其可靠性的決定性因素。據調查,就超濾而言,污染仍是其主要問題,污染的消除將使超濾過程效率提高30%以上,使投資減少15%,而且能提高分離效果,使超濾范圍拓寬。對膜污染種類及其成因的具體分析,將有助于采取合適的措施減弱或消除它的不良影響。
1沉淀污染
以壓力為推動力的膜分離技術有反滲透(RO),納濾(NF),超濾(UF)和微濾(MF)。根據不同膜與水中微粒的相互關系,可知沉淀污染對RO和NF的影響尤為顯著。
當原水中鹽的濃度超過了其溶解度,就會在膜上形成沉淀或結垢。普遍受人們關注的污染物是鈣、鎂、鐵和其它金屬的沉淀物,如氫氧化物、碳酸鹽和硫酸鹽等。
設在溶液中有化學反應:x A y- +y B x+ =A x B y
當不考慮鹽類之間的相互作用時,溶度積K sp = γ x A [A y-] x γ y B [B x+ ] y 為常數。其中,γ A 、γ B 為自由離子A和B的平均活度系數;[A],[B]為溶液中的摩爾濃度;x,y為化學配比系數。平均活度系數可用離子強度的函數來估測:
logγ A =-0.509 Z A I 1/2 ,
logγ B =0.509 Z B I 1/2 ;
Z A 、Z B 為自由離子的化合價。對稀溶液,如大多數天然水體,其活度系數γ A 、γ B 近似等于1。
由阻截率知:
R=1-C p /C f (1)
設系統回收率為r,由物料平衡,知:
C f -(1-r)C r =rC p (2)
由式(1),(2)可得:
C r =C f [1-r(1-R)]/(1-r) (3)
由(3)式可以看出,濃縮液中截留鹽濃度C r ,隨進水濃度C f ,回收率r和截留率R的增加而增加。此時,被截留的濃縮液溶度積K spr =γ A x [A y- ] x r γ B y [B x+ ] r y 。當濃縮液溶度積K spr 與溶液溶度積K sp 的比值大于1時,就存在著鹽析出的可能性。
實際上,方程(3)低估了促進沉淀生成和結垢的鹽濃度,因為其推導中未考慮濃度極化。鑒于這個原因,引入濃度極化因子PF(邊界層與溶液中濃度之比值,大于1),PF值通常可用回收率r的指數函數的形式來估計,
PF=exp(K×r) (4)
其中K為半經驗常數,對于商業應用的RO膜組件,取值為0.6~0.9,結垢在RO裝置的最后幾個單元中(即在濃度最高的地方)最先形成。
“避免沉淀污染的方法主要是減少離子積中陽離子或陰離子的濃度。
例如,添加酸可減少氫氧化物和碳酸鹽的濃度,使金屬離子沉淀難以生成。原水可通過石灰軟化沉淀或離子交換等預處理方法去除易結垢的金屬離子(如Ca 2+ 、Mg 2+等)。還可以加入阻垢劑,例如磷酸六甲基,以阻礙沉淀生成。
2吸附污染
有機物在膜表面的吸附通常是影響膜性能的主要因素。隨時間的延長,污染物在膜孔內的吸附或累積會導致孔徑減少和膜阻增大,這是難以恢復的。腐殖酸和其他天然有機物(NOM) 即使在較低濃度下,對滲透率的影響也大大超過了粘土或其它無機膠粒。
與膜污染相關的有機物特征包括它們對膜的親和性,分子量,功能團和構型。帶負電荷功能團的有機聚合電解質(如腐殖酸和富里酸)會與帶有負電荷的膜表面之間存在靜電斥力。用在水和廢水處理中的聚砜、醋酸纖維樹脂、陶瓷和薄表層復合膜表面都帶有一定程度的負電荷。一般來講,膜表面電荷密度越大,膜的親水性就越強。而疏水作用可增加NOM在膜上的積累,導致更嚴重的吸附污染。
根據化學組成,可識別造成膜污染的NOM中的特定組分。利用熱解氣相色譜(GC)/質譜(MS) 分餾技術,識別出多糖和多羥基芳香族化合物是地表水和巖溶地下水中的兩種主要組分。試驗證明,多羥基芳香族化合物比多糖吸附污染嚴重得多。
NOM除對膜的直接吸附污染外,對膠體在膜上的粘附沉積也起著重要作用。對沉積層中天然水體出現的有機污染物種類和它們的相對濃度分析表明,聚酚醛化合物,蛋白質和多糖與膠體粘附在一起沉積到膜上,并且在膜表面形成凝膠層。因此,吸附污染和水中有機物形成凝膠層的穩定性影響了純水力清洗的效率。
“純水力清洗的方法有反沖洗,快速脈沖或橫向流反向沖洗。用作膜化學清洗的試劑必須能有效溶解凝膠層中的有機化合物。因此,用作膜的化學清洗的溶液通常由苛性物質和酶劑組成。
3生物污染
生物污染是指微生物在膜-水界面上積累,從而影響系統性能的現象。膜組件內部潮濕陰暗,是一個微生物生長的理想環境,所以一旦原水的生物活性水平較高,則極易發生膜的生物污染。膜的生物污染分兩個階段:粘附和生長。在溶液中沒有投入生物殺蟲劑或投入量不足時,粘附細胞會在進水營養物質的供養下成長繁殖,形成生物膜。在一級生物膜上的二次粘附或卷吸進一步發展了生物膜。老化的生物膜細菌主要分解成蛋白質、核酸、多糖酯和其它大分子物質,這些物質強烈吸附在膜面上引起膜表面改性。被改性的膜表面更容易吸引其它種類的微生物。微生物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它們具有對變化營養、水動力或其它條件作出迅速生化和基因調節的能力。因此,生物污染問題比非活性的膠體污染或礦物質結垢更為嚴重。
標簽: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