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偏冷的“環衛工作”最近熱了起來。
今年3月,一周內北京環衛集團就接待了大同市副市長曹惠斌一行,安慶市常委、副市長劉大群一行兩撥人馬。此前,柳州、陜西、河北等地的領導也都到他們這兒“取經”。
這些城市當家人關心的一個共同話題就是“城市環境的治理”。“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實現綠色發展。去年,住建部相關負責人也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制定清潔城市的行動實施計劃,徹底解決城市環境衛生“臟亂差”的問題。在這個大背景下,環衛工作“熱”了起來。
今年全國兩會前夕,柳州市副市長楊義專程來北京環衛集團取經。在他看來,現在對環境治理的要求越來越高,過去的治理體系已無法支撐。
現代化的環衛工作不是靠人海戰術,而有技術和管理創新上的大學問。
2013年年底,貴州市花溪區垃圾填埋場因為垃圾堆放時間過長,產生了沼氣,引起自燃。“垃圾自燃以后,基本上就滅不掉了,因為垃圾的存放量非常大。”貴陽市花溪區城市管理局副局長王貴告訴記者,通過各方咨詢,花溪區領導找到了北京環衛集團。
2014年4月24日,北京環衛集團接到任務后,其下屬的研發公司提出了“堆體削坡+壓實密閉與整形”的治理技術,靠著這種技術,8天滅火成功,并消除了安全隱患。
環境治理不能再關起門來作業了!花溪區領導決定以此為契機,把技術“引”進來。“我們和北京環衛集團達成了長期合作,把道路清掃保潔、小廣告治理、垃圾收集轉運、園林管護養護以及下水道清掏等工作整體打包,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交給北京環衛集團作業。”在王貴看來,這是對花溪區環衛作業進行的一場革命,解決了當地機械化作業水平不高的問題。
以前,王貴走在街上,總能看到垃圾車過后,在道路上留下一灘灘臭水,有時候沿路還往下掉垃圾。以前都是用敞篷貨車運走垃圾,再進行集中壓縮、轉運。改良后,垃圾都是通過壓縮式垃圾車處理后直接運走,對環境、空氣的污染很小。“原來轉運垃圾的車都是那種貨車,即使有蓋,也蓋不嚴?,F在的垃圾車實施全封閉壓縮。壓縮以后看不見垃圾,污水也通過沉淀池最后轉運。”
環衛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難題,北京環衛集團也在挑戰下,不斷升級。北京環衛集團技術質量部部長王小云說,過去在城市環境治理問題上,特別是在環境衛生、固廢處理、廢舊物資回收上,集團存在兩方面不足:環衛工作以事業單位為主,企業為輔;固廢處理事業單位與企業并存;廢舊物資回收以“游擊隊”為主,“正規軍”為輔。另外,原有的固廢處理主要重視生活垃圾,而忽略了渣土、醫療廢物、園林垃圾、市政污泥等等。
集團原有的固廢業務主要是生活垃圾的收集運輸處理,并且收運主要也只是從小區的垃圾樓開始。清掃保潔方面也主要是主干道的,而背街小巷和小區少有涉足。近年來,公司提出并實施了“一體化、大環衛、全覆蓋”“多種廢物齊收共管”“互聯網+環衛”等一系列的服務模式。目前,這些服務模式已經逐步在上海、貴陽、烏魯木齊、鄂爾多斯、???、哈爾濱、張家口等數十個城市展開。
王小云發現,企業升級改造離不開技術創新的支撐。2007年,集團成立了研發公司,平均每年拿出主營收入的1.5%作為技術創新的投入。作為北京市城鎮固廢綜合處置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依托單位,承接了30多項國家及北京市重大科技專項,包括國家科技支撐項目10余項,北京市科技重大項目9項;這次過程中獲得省部級以上獎8項,取得專利20余項,開發出了新工藝、新產品20余臺套,獲得北京市自主創新產品認證2套。
在王小云看來,技術的升級,務必會影響整個環保行業的轉型升級,會拉動產業的整體發展。“一方面,技術的升級會帶來相關設備、裝備的升級從而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技術的升級務必會促進一些新的商業模式出現,從而拉動行業的發展。”
花溪區政府也在探索更科學的垃圾轉運、處理方式。“花溪區建立了一個垃圾焚燒發電廠,對垃圾資源進行再利用,正準備籌建一個固廢轉運中心,對垃圾分類,將可再生的資源再利用。”王貴向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2014年,花溪區政府在城市環境治理方面的投入是4000多萬元。去年,投入資金基本上翻番了,達8000多萬元。今年這一項的財政預算是9600多萬元。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