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熱利用來源主要包括高溫廢氣余熱、冷卻介質余熱、廢汽廢水余熱、高溫產品和爐渣余熱、化學反應余熱、可燃廢氣廢液和廢料余熱以及高壓流體余壓等七種類型,廣泛存在于工業生產的各個行業,比如水泥、玻璃、鋼鐵、有色、化工等。
我國工業余熱總資源占其燃料消耗總量的17%~67%,其中可回收利用的部分約占余熱總量的六成。在“十二五”規劃大力推動工業節能的背景下,高耗能行業的余熱利用正在加速。需求和利潤空間下滑的壓力,也促使工業企業開始學習過“緊日子”,“變廢為寶”的余熱回收技術受到企業的歡迎。“十二五”期間,全國有4億噸左右的熟料生產能力需要淘汰,以等量淘汰及新建日產5000T/D新型干法生產線為條件進行初步估計,約新建220條該類生產線方能實現水泥行業的等量淘汰;從動態水泥需求來看,“十二五”期間水泥需求若以年均5%的速度增長(2000年—2009年中國水泥年均新增產能增長率約為10%),則年均新增生產能力約9000萬噸,以日產5000T/D生產線規模估計,每年約新建50條左右新型干法生產線。預計到2015年,國內水泥行業需加裝余熱電站的生產線將達到770條左右,整個市場規模約為310億元。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政府制定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決策。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已成為各級政府及企業共同努力的目標,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這一行業,逐漸趨于成熟的余熱回收技術也為解決余熱利用提供了思路。
據博思數據發布的《2016-2022年中國余熱發電行業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表明:2015年我國發電量市場產量達56183.7億千瓦小時,同比增長-0.2%。
原標題:2016-2022年中國余熱發電行業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標簽:余熱發電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