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名錄自2016 年8 月1 日起施行,這是我國迄今為止第三版危險廢物名錄。表明我國逐漸趨嚴的政策、法規、標準將激發企業增加危廢處理服務需求。此外,隨著產生廢物的工業公司加快技術發展,所產生危廢的特性也可能發展改變。由于新興產業的發展,也會產生新的廢物,需要新的處理技術。
點評新版名錄:危廢管理日趨嚴格 新版名錄修訂堅持問題導向,遵循連續性、實用性、動態性等原則。修訂后危險廢物名錄由原有的49 大類400 種調整為46 大類479 種(362種來自原名錄,新增117 種),此版名錄還增加了《危險廢物豁免管理清單》。新版目錄的修訂,引起行業內外的格外關注。業內相關專家點評如下:
危險廢物監管力度加大,市場空間穩定,危廢處置缺口尚存。本次名錄改變是對原有信息進行修改細化,刪除重復部分及表述不清部分,新增《危險廢物豁免管理清單》。修改后的名錄更加符合我國行業現狀需要。方便企業和監管部門對危險廢物的鑒別管理,加強對危險廢物的管理控制。新增的《危險廢物豁免管理清單》也只是對所列危險廢物在部分處理環節進行豁免,對危險廢物本身性質的界定并未發生改變。名錄修訂在短期內對危廢市場空間并未產生大的影響。
行業門檻高,監管嚴格利好大型企業。危廢處理需要相應資質,技術要求高,行業壁壘相對高于環保其他細分子行業。資金及技術相對欠缺的中小企業較難取得相應資質進入危廢處理行業。隨著危廢市場的進一步規范,資金雄厚、技術實力強的民企和國企將會在市場規范化的進程中獲益。
中長期來看,危廢市場空間有望進一步擴大。參考美國危險廢物管理發展經驗:政府通過法律、標準、規范來管理,危險廢物名錄內容在短期內可能多次修改以滿足發展需要。在法律法規和信用機制作用下,企業主動承擔危廢處理責任并請求第三方機構進行危險廢品鑒定。類比我國,相信隨著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國家對于環境刑事案件的追責愈發嚴格,名錄會進一步擴充規范。相關企業對鑒別和處理的要求會進一步提高,會有更多第三方機構鑒定及危險廢物處理需求,危廢處理行業空間進一步擴大可期。
打開市場需求:危廢處理產業釋放多重利好 新版廢物管理名錄的修訂,這將顯著擴大巨大的危廢處理需求,對相關市場主體提出挑戰。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危廢處理技術不高、資金不足影響了危廢處理能力的提高。多晶硅生產等新型產業的發展,以及危廢種類范圍的擴大,給危廢處理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后,危廢處理公司要與產生廢物的公司合作,重視危廢處理技術研發。”業內研究機構預計,危廢處理公司與危廢產生的產業鏈結合度未來將更加緊密。
市場需求不斷打開 新版《國家危廢名錄》將增大危廢處理需求,業內相關研究表明,國內危廢產生量按照年增長率12.0%計算,2016年的產生量將達4,850萬噸,到2020年將為7620萬噸。據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我國的危廢產生量達4220萬噸,處理量(包括資源利用和無害化處置)3570萬噸,處理率為83.6%,危廢處理量低于產生量,處理能力整體供應短缺。
雖然,目前國內危廢處理能力不足業界已初步形成共識,但是還沒有較完整、準確的統計數據。去年年底,環境保護部統計發布了2014年244個大、中城市工業險廢產生量和處理量。業內人士預測,我國逐漸趨嚴的政策、法規、標準將激發企業增加危廢處理服務需求。根據新修訂的《國家危廢名錄》(2016版,8月 1日起施行),危廢調整為46大類別479種,新增117種。專家預計,這也將極大地刺激危廢處理市場需求。
新版《名錄》的執行標準比以往更嚴,更注重生產過程的控制有害物質,例如把煤氣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處理污泥(不包括廢水生化處理污泥)和煤氣生產過程中煤氣冷凝產生的煤焦油,也列為危廢。據了解,陶瓷、玻璃、焦化以及特種鋼鐵冶煉等行業在煤氣生產環節,都產生含酚廢水(污泥)和煤焦油。
國內僅陶瓷行業每消耗一噸煤,在煤氣產生環節可產生含酚廢水量約100千克,產生焦油量約22.8千克。依此測算,如果全國建筑陶瓷行業年耗煤量按照5000萬噸計算,可排放500萬噸含酚廢水(污泥)、110萬噸焦油量需要處理。
危廢處理政策制度日漸明晰,但是該行業仍存在困局,由于目前危廢處理能力嚴重不足,將來危廢處理需求除新產生危廢外,亦還會有來自以前產生而尚未處理的危廢。
行業管理簡化手續方便區域布局 環境保護部將其批準頒發危廢經營許可證的權力下放至省級環保部門,方便辦理手續;危廢處理行業發展較快,5年來危廢處理設施平均增長率為10.3%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只有取得危廢經營許可證的公司才有資格提供危廢收集、處理服務。我國施行分級審批頒發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辦法,審批時嚴格審查各項材料和證件。
據了解,2014年5月,環境保護部將其批準頒發危廢經營許可證的權力移交給省級環保部門。業內人士表示這將為環保公司開辟區域危廢處理市場創造便利條件。此外,此次修改的新版《名錄》規定,其中有16種危廢滿足相應條件時,在某些環節中可以豁免不按照危廢管理。誠如垃圾焚燒產生的飛灰,在填埋和水泥窯協同處置環節不按危廢管理。也就是說,當滿足一定條件時,填埋場和水泥窯廠不需要具備危廢處理資質,也可以從事飛灰填埋和在水泥窯進行焚燒無害化處置業務。“這也有利于沒有危廢處理資質的公司在具備一定條件時,合理開拓相關市場。”專家認為。
另外,危廢處理設施一般需要大額資金投入。總容量為30萬噸的填埋處置設施通常需要約1億元的初步投資。并且,危廢處理項目的建造周期一般較長,需要3年—5年。上述需要大額的建設資金和項目建設周期長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內市場危廢處理整體能力提高。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拓寬融資渠道,引導資金投向危廢處理行業。
據了解,雖然危廢處理能力不能滿足需求,但近年來危廢處理產業發展步伐加快,比如從事園林、房地產、投資等行業的東方園林、雅居樂和復星集團等上市公司紛紛進入危廢處理市場,壯大危廢處理隊伍。另據沙利文咨詢公司研究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底,我國危廢處理設施已有953個,5年來平均增長率為10.3%。
多樣需求急需提高處理技術水平 技術工藝簡陋,導致處理能力低、利用率低;新興產業發展,產生新廢物,需要新處理技術;以后危廢處理將變得高度定制化,危廢處理公司與整條產業鏈的整合度將提高。
“目前國內危廢處理技術水平不能適應危廢處理行業發展需要。”業內人士表示,有的危廢處理設施由于技術工藝簡陋,設備運行不穩,導致處理能力低、利用率低,或者處理過程中造成二次污染。
對此,國內某危廢處理企業相關負責人舉例說,建設處置能力1萬噸的危廢焚燒項目,一般需要初始投資3000萬元—4000萬元,有的企業投資不足、偷工減料,只投入1000萬元—2000萬元,致使自動化控制設置運行不穩定,焚燒溫度和時間控制不規范,導致排放廢氣超標。
此外,隨著產生廢物的工業公司加快技術發展,所產生危廢的特性也可能發展改變。由于新興產業的發展,也會產生新的廢物,需要新的處理技術。
這次修訂《名錄》,把多晶硅生產過程中廢棄的三氯化硅和四氯化硅列為危廢。多晶硅主要用于制造太陽能光伏發電裝置的面板材料,近年來,隨著光伏發電產業的發展,而產生新的危廢三氯化硅和四氯化硅,市場就需要相應專業的處理、處置技術。危廢處理公司需要與產生廢物的公司合作,以提高處理危廢的技術和服務,以后危廢處理將變得高度定制化,危廢處理公司與整條產業鏈的整合度將提高。因此,展望未來,具備先進技術的公司將日益受市場青睞,而不具備先進技術的公司很難立足市場。
危廢行業前景可觀:投資仍需謹慎 隨著危廢處理標準的提升,預計未來數年將會有更強烈的技術提升需求。當前行業供需兩頭旺,危廢處理產業前景可觀。但是,危廢投資仍有風險。
危廢處理的投資風險主要是,其一,政策風險,政府政策是中國危化處理h行業的主要推動因素之一,政府政策重點改變、政策執行力度不大預期以及政府資金短缺等因素都會給行業發展造成影響;其二,項目風險,危化處理許多項目仍處于產業化初期,在技術路徑選擇和產業化實際效益上存在風險;其三,競爭風險,當前危廢處理的市場比較分散,隨著行業發展日益規范,市場集中度有望提升,行業有望迎來一次并購整合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