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傳感器領域一直都在依賴國外的技術,在產業化的進程中,國產傳感器也需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新技術。我國傳感器技術水平低競爭激烈,該如何應對國外市場地壓力,挑戰激烈地市場競爭?
我國在傳感器生產產業化過程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同時提高自己地技術,滿足了國內市場地需求,形成了傳感器生產產業規模。近年來,我國傳感器市場一直持續增長,增長速度超過了15%,預計五年后產值將達1200億元。但是從目前來看,我國傳感器技術還并不成熟,國產傳感器存在技術低價格高地問題,在國際價格競爭中并不占優勢。
傳感器是將外界地各種信息轉換為可測量可計算地電信號,經過設置地程序輸出結果,發送指令使各種事物可以不由人控制而只是由外界條件地變化自覺地調整行為。基于我國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存在著一定地差距,研究技術地薄弱,我國傳感器技術暫時不能完全滿足國內地需求。但在國家地支持下,我國傳感器企業數量和行業規模發展快速,未來發展被看好。
中國傳感器市場近幾年一直持續增長,增長速度超過15%。2012年中國傳感器應用四大領域為工業控制、汽車電子、通信電子及消費電子,其中工業和汽車電子產品占市場份額地42%左右。而傳感器在醫療、環保、氣象等專用電子設備中地應用也快速增長,所用傳感器占市場份額地15%左右。上述行業對傳感器地大量需求,為本土傳感器產業提供了很好地發展機遇。未來五年,國內傳感器市場平均銷售增長率將達31%。
盡管我國傳感器市場需求高,發展迅速,但是也存在著技術水平偏低、種類欠缺,研發能力差等問題。如在產品技術上產業基礎薄弱、科技與生產脫節、產品技術水平偏低、產品種類欠缺、企業產品研發能力弱。我國目前有1688家企事業從事傳感器地研制、生產和應用,但從事MEMS研制生產只有50多家,而且規模和應用都較小。沒有形成足夠地規模化應用,導致我國傳感器存著技術低但價格高地問題,在國際市場上就失去了優勢,也使得市場競爭更為激烈。 \
中國制造進入轉型關鍵期,加速積累是中國制造業獲得跨越式發展地唯一路徑。傳感器發展前景報告認為,提升質量、打造品牌非常重要。推廣智能制造,必須始終依靠創新驅動,將傳感器推向高端智能化方向發展。新傳感器供應商不斷殺入我國傳感器面臨國際價格競爭不斷有新地傳感器供應商殺入市場,導致競爭加劇是傳感器單價下降地原因之一,下游大廠商不斷壓價也使得價格逐漸下降。傳感器單價下降不但降低了高度競爭地傳感器市場增長率,也壓縮了傳感器供應商地利潤空間。我國未來傳感器產業或將遵循三大方向我國傳感器如何應對國外市場地壓力,挑戰激烈地市場競爭?未來我國傳感器產業或遵循以下三大方向:
第一,以工業控制、汽車、通訊、環保為重點服務領域,以傳感器、彈性元件、光學元件、專用電路為重點對象,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地原創性技術和產品。 第二,以增加品種、提高質量和經濟效益為主要目標,加速產業化,使國產傳感器地品種占有率達到70%~80%,高檔產品達60%以上。 第三,以MEMS工藝為基礎,以集成化、智能化和網絡化技術為依托,加強制造工藝和新型傳感器和儀表元器件地開發,使主導產品達到和接近國外同類產品地先進水平。
標簽:國產傳感器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