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納米復合人工骨材料與器件的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順利通過驗收,在行業內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此項目能夠更好地滿足臨床骨科缺損的微創治療,為骨科材料基礎與臨床的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牽頭承擔的“可吸收納米復合人工骨材料與器件的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順利通過由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驗收。該項目是吉林省“雙十工程”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在可吸收納米復合人工骨材料方面的研究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并建議進一步加快產品的臨床應用和商業化進程,拓寬其應用領域。
該項目通過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圓滿完成了從可降解原材料合成到自主開發可吸收納米復合人工骨材料的研究任務,獲得了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化關鍵技術,可指導規模化生產。該人工骨材料具有完全人工合成、降解時間可調以及具有骨傳導和誘導作用等諸多特點,其物理化學性能和生物學性能等技術指標均達到任務合同要求。
該項目取得的突出進展體現在,從系列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PLGA原料的合成和制備出發,實現了LA與GA比例可控,降解時間可調;完成了LA/GA單體的開環聚合和批量制備,PLGA的純度達到醫用級要求;實現了公斤級聚乳酸改性納米羥基磷灰石(g-HA)原料的合成和制備;聚乳酸接枝率(質量百分比)可控,純度達到醫用級要求;開發了多種骨支架的制備方法和工藝,制備出了系列不同孔結構、孔隙率和孔徑的人工骨支架,孔隙率、孔尺寸與降解速度均可根據骨愈合需要進行調整;完成了支架材料和產品的物理/化學性能評價,以及生物學檢測和動物實驗,獲得了人工骨材料的組分、結構、機械性能等重要參數;實現了骨愈合過程中材料的實時成像追蹤;制備了與幾丁質、膠原等材料具有特異性結合能力的活性生長因子蛋白;創造性地實現了高強度可注射骨支架的制備,可更好地滿足臨床骨科缺損的微創治療。
在該項目執行期間,長春應化所與吉林大學骨科成立了聯合共建的“骨科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進一步為骨科材料基礎與臨床的合作研究和完善“產學研”開發體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該項目獲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獲得人工骨支架新產品1個,新建《可吸收人工骨》產品企業標準1項;申請專利6項,授權專利5項,在Biomacromolecules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9篇;并獲得可吸收釘板等配套器件產品注冊證2個(國械注準20153461863和國械注準20153461864)。
標簽:可吸收納米復合人工骨材料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