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三個月消費淡季終于走過,與往年相比持續時間更久更難耐。銅價雖然走勢漲跌互現,但國內銅市表現萎靡,上中下游均處于供需兩不旺的狀態,成交量持續處于低水平。許多銅商家退出市場,行業淘汰仍未停止。
眾所周知,中國乃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國,占比將近一半。中國需求主導著全球銅市風向。但自2014年初青島銅融資騙貸事件引爆市場風險后,中國主要銅進口貿易受到打擊。中國保稅區倉庫銅庫存從歷史高點80萬噸附近跌至最低30萬噸附近(如圖1所示)。
圖1:國內銅庫存統計圖
2016年中國保稅區倉庫銅庫存基本維持在50-60萬噸之間,而近三個月出現了小幅下滑。即使進入傳統的消費旺季,中國銅消費仍未有見好轉。這直接導致了9月LME銅庫存出現一波攀升(見圖2)。據富寶銅研究小組調研,國內用銅量最大的線纜市場受到資金短缺,貨款回籠慢影響,資金鏈有隨時斷裂風險,許多企業不得不放棄有風險的訂單、降低庫存,來解決經營問題。一項數據顯示中國2012-2016電線電纜用銅桿需求平均增速約5%,預計2016年全年約為2.5%。此增速僅有銅桿產量增速的五分之一,過剩的產量積壓成庫存。因而我們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期內中國銅下游主要消費--電力行面臨消耗庫存的壓力。而目前仍沒有一個可靠的消費增長點,因而第四季度中國的銅需求狀況依然是堪憂的。
圖2:LME銅庫存走勢圖
GFMS團隊預計今年全球銅供應過剩量為15萬噸,雖然這是大約2015年過剩量36.3萬噸的一半,但這并不意味著供求關系馬上就將恢復平衡或是銅價即刻就能扭轉勢頭。結合前面我們對中國四季度銅消費疲軟的判斷,2016年全球銅供需仍走出不過剩的局面。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