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達·黃(音)所在公司的技術人員討論不粘鍋涂層的生產(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
美股行情中心:獨家提供全美股行業板塊、盤前盤后、ETF、權證實時行情 朱達·黃(音)所在公司的技術人員討論不粘鍋涂層的生產(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
核心提示:很多全球制造商感到不安,這些公司在低端生產領域已經輸給中國的競爭對手,它們希望在高端產品和高科技材料方面保持領先。
參考消息網10月20日報道 美媒稱,朱達·黃(音)在中國一家生產不粘鍋涂層的公司工作,這是全球供應鏈的一環,該公司生產的材料被廣泛用在商店出售的烤盤、煎鍋等廚具上。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18日報道,這些廚具在中國生產,但生產它們所需的大部分材料卻不在這里生產,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幾年前。為了生產涂層,黃先生需要從美國和德國的跨國供應商那里進口涂料和粘合劑等。
如今,與中國龐大的制造業部門普遍發生的變化一樣,他改為從本地供應商那里采購超過70%的原材料。
作為公司技術負責人的黃說:“所有這些原材料,現在中國都有人在生產。”
中國這個過去的世界工廠,如今在世界供應鏈中占據了更大的份額,并因此引發了全球貿易模式的變化,中國在國外的采購變少了。
從鋁到晶片,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中國把這些東西制成手機和烤架等各式各樣的商品,并銷往全世界。多年來,這種模式推動著世界貿易的發展。
而現在,這些貿易活動正在萎縮,這不僅沖擊了中國的貿易伙伴、導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也讓唐納德·特朗普等質疑全球貿易的政治人士更有話說。
1990年以來,對中國的出口差不多每年都在增加,但去年下跌超過13%,據稱為上世紀60年代以來跌幅最大的一年。
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去年創下新高,主要原因是中國的進口減少且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跌。
部分原因在于,中國乃至全球經濟增長都在放緩,同時商品供應過剩。但還有一個原因是,中國越來越多地在國內解決制造業需求,努力用國內原材料取代進口材料,特別是在半導體和機械等利潤豐厚的領域。
這讓很多全球制造商感到不安,這些公司在低端生產領域已經輸給中國的競爭對手,它們希望在高端產品和高科技材料方面保持領先。
德國愛卡特殊效果顏料公司在珠海的負責人說:“最高端的產品這里還沒有。”他指出,中國競爭對手仍無法保證某些生產難度極高的產品的質量穩定性,但在很多東西上,他們確實正在進步。
根據數據服務商萬得資訊提供的數據,去年,中國進口的用于生產其他產品的零部件及原材料的總值,比上一年下降15%,為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降幅最大的一年。
造成上述數據下降的部分原因是,中國出口商在生產中越來越少地使用進口零部件和原材料。有數據顯示,中國出口產品中使用進口原材料的比例,在過去10年里平均每年下降1.6個百分點。
美國的威爾頓公司在中國生產烤盤,該公司執行副總裁詹姆斯·希爾說,公司過去使用日本或韓國的鋼材,因為中國鋼材的缺點太多。不過他說,隨著中國鋼材質量提高,工廠現在開始在本地采購,這意味著該公司的烤盤,包括涂層原料在內,如今幾乎全都在中國生產。
中國曾對陶氏化學和伊士曼化工等企業采用反傾銷措施,理由是這些公司在中國以過低的價格大量銷售產品,破壞了中國相關產業。
為了打造國內的高端制造能力,中國宣布了一項計劃,目標是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到2025年,還要將這一比例提高到70%。中國每年為此投入大量研發資金,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1%。中國政府承諾為技術創新投入更多資金。
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中國在生物技術和航天等高科技領域的進口同比減少5%。
責任編輯:王永生 SF153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