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9月13日發布消息稱,美國商務部對原產于中國的不銹鋼板帶材作出傾銷調查初裁,認定中國企業反傾銷稅率為63.86%-76.64%。
作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最嚴重的經濟體,中國已經連續21年成為反傾銷最大目標。有數據顯示,僅2016年上半年,我國出口產品就遭遇了來自17個國家(地區)發起的65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
近兩年與磨料磨具行業有關的反傾銷案有:
9月1日,澳大利亞對原產于中國的研磨球作出反傾銷終裁:自中國進口的涉案產品存在傾銷,對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且傾銷與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因此決定征收反傾銷稅。
2016年7月6日,印度商工部發布公告稱,對進口自或原產于中國的玻璃纖維及其制品作出反傾銷日落復審終裁,建議繼續對涉案產品征收反傾銷稅。
2015年8月7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布公告,對原產于中國的金剛石鋸片作出反傾銷日落復審產業損害肯定性終裁,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肯定性裁決,美國將繼續對原產于中國的金剛石鋸片征稅反傾銷稅。
……
不過在這些反傾銷仲裁中,有一些裁決是不合理的,就如去年針對圣泉集團的一例反傾銷案件。
濟南圣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經過六個月的努力,公司應訴歐盟泡沫陶瓷過濾器反傾銷一案大獲全勝。起訴方面對圣泉集團的強力反擊主動提出撤銷申請,歐盟委員會在今年4月份公布終止調查的裁決。
不得不說,當前的世界經濟形勢讓許多西方國家保護主義情緒的上漲,這也導致了對自由貿易的敏感和懷疑。而在今年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B20峰會)上,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曾表示,:各國必須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采取行動。所以,面對“雙反”調查,企業在做好自己的同時也要懂得反擊。
從國內市場情況來看,現在有出口業務的企業占比較大,同時一些行業的產能過剩情況也比較嚴重。所以,對于有出口業務的企業來說,有兩個頗為重要的方面需要注意。首先要正當出口,不應該濫用救濟措施,減少大規模、產能過剩的出口,避免變相的出口補貼;其次,對外要積極交涉、保護企業利益,因為這涉及到公平競爭的問題。
(來源:互聯網)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