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2月27日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9.4%,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8個百分點。其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增長2.2倍,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4.4%。
11月份利潤同比增長14.5%,增速比10月份加快4.7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分析認為,生產銷售增長加快和價格上漲使當月利潤增速加快,電子、專用設備和石油加工等行業拉動明顯。
11月份,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45.4%,10月份為下降9.7%;專用設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17.9%,10月份為下降30%;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利潤同比增長162.7%,增速比10月加快69個百分點。以上三個行業合計拉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6.1個百分點。
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974.9億元,同比增長8.2%;集體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20.6億元,下降3.7%;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1342.4億元,增長9.9%;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5073.6億元,增長10.8%;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1169億元,增長5.9%。
1-11月份,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1549.8億元,同比下降36.2%;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54306.8億元,增長13.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4477.5億元,下降10.1%。
1-11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0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加,1個持平,10個減少。主要行業利潤情況如下: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6倍,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6.3%,紡織業增長4.4%,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增長2.2倍,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4.4%,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11.3%,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7倍,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37.4%,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3.5%,汽車制造業增長12.7%,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2%,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7.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12.4%,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由同期盈利轉為虧損。
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3.1萬億元,同比增長4.4%;發生主營業務成本88.4萬億元,增長4.2%;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85%。
11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05.8萬億元,同比增長6.7%;負債合計59.4萬億元,增長5.6%;所有者權益合計46.4萬億元,增長8%;資產負債率為56.1%。
11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2.9萬億元,同比增長9%;產成品存貨39682.6億元,增長0.5%。
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76元,每百元資產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為111.7元,人均主營業務收入為123.3萬元,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4.1天,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37.9天。
國家統計局表示,盡管今年以來工業企業利潤持續保持增長態勢,但目前工業領域提質增效仍然面臨不利因素:一是利潤增長較快是基于上年較低基數。2015年1-11月份,工業利潤同比下降1.9%,利潤兩年平均增速僅為3.6%,低于工業生產兩年平均增長6.1%的速度;二是利潤增長過多依賴于石油加工、鋼鐵等原材料行業價格反彈。1-11月份,因主要大宗商品價格反彈,原材料行業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7.9%,其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貢獻21.6%,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貢獻19.9%;三是“回款難”仍然是當前制約企業生產經營的較大障礙。11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長9%,增速比主營業務收入高4.6個百分點,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37.9天,同比增加1.4天。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