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四川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 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四川實際,加快建成科學、統一、高效、權威的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到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基本實現環境質量、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
《方案》要求,以準確掌握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及變化趨勢、污染源排放狀況、潛在的生態環境風險為核心 ,以“全面設點、全省聯網、自動預警、依法追責”為基本要求,以“部門合作、資源共享、測管協同、分工 負責”為工作原則,逐步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新格局,不斷提升生態環 境質量風險監測評估與預報預警能力,為服務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提供基礎 保障。
《方案》強調了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的主要任務。
·整合資源,完善網絡。統一規劃,建設跨行業、跨區域,涵蓋大氣、水、土壤、草原、森林、生態、噪聲 、輻射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統一規范的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構建包括全省環境空氣、地表水 、地下水、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及水源地水質、土壤、草原、聲環境和輻射環境在內的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立 健全包括固定源、面源和移動源在內的污染源監測體系;統籌包括自然保護區、重點區域典型自然生態系統以 及城市、農村生態系統在內的生態監測體系。
·全省聯網,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省級政務云信息資源共享目錄,收集省直有關部門環境保護職責工作中產 生的環境質量、污染源、生態狀況等監測數據,建設全省生態環境監測專題信息資源庫,開展大數據關聯分析 ,實現生態環境監測數據高速匯聚、有效集成、互聯互通、共建共享、輔助決策;依法建立全省統一的生態環 境監測信息發布機制,規范發布內容和發布方式,確保信息發布的權威性,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強化社會監督 ;加強信息安全體系建設,按照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要求,從技術上統一規劃、建設和實施,從管理上統一 監管和運行維護,切實提升信息安全防護水平。
·科學管理,風險防范。健全全省環境空氣質量預報預警體系,提高環境空氣質量預報和污染預警水平,強 化污染源追蹤與解析。加快重點流域、水源地水質預報預警體系建設,開展土壤中持久性、生物富集性污染物 和對人體健康危害大的污染物監測;完善重點排污單位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預警機制,提高對污染物超標排放 等信息的報警和追蹤能力,實現對排污單位的智能化監控;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定期開展全省生態狀 況調查、監測與評估。
·精準服務,嚴格考核。在應急管理、搶險救援、自然災害應對、突發環境事件處置和重大事件處理工作中 ,建立應急監測服務于應急處置的協同工作機制,有效應對和控制環境污染,保障生態安全;建立網絡成員單 位定期會商制度;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質量與評估指標體系,將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結果作為領導干部政績考核 、環境保護督察、環保目標考核、干部離任審計、生態補償、環境質量改善激勵、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綠色信貸等領域的重要依據。
·穩步推進,強化保障。加強對從事環境監測服務單位和機構的監管,建立“黑名單”制度;推進環境監測 新技術和新方法研究,鼓勵高科技產品與技術手段在環境監測領域的推廣應用;繼續加強對全省環境監測網絡 監測機構在編制、能力和運行經費上的投入保障,不斷完善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方案》明確,省政府成立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 工作,定期研究解決網絡建設中的重大問題,指導、監督有關工作措施的落實。
(原標題:2020年四川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全覆蓋 建黑名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