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為了能及時、準確地了解空氣質量預報預警信息,江蘇省構建了區域、指標 “全覆蓋”的大氣復合污染立體的監測網絡。通過預報中心、數據中心和分析中心集成預報預警系統,獲得準確率較高的空氣質量預報結果,提高預警管控作用。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空氣質量監測的實時情況,這個圖可以看到整個京津冀地區、中部地區和東部地區的空氣質量狀況。” 近日,江蘇省環保廳副巡視員、環境監測中心主任潘良寶登錄進入江蘇省空氣環境質量監測預報預警系統后,介紹空氣質量情況。
據了解,為了能及時、準確地了解空氣質量預報預警信息,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一直在為不斷提高預報的準確性進行著探索。
到目前為止,江蘇全省已經建成了182個空氣自動監測站,同時利用激光雷達、衛星遙感來彌補中高層觀測的空白,構建了區域、指標 “全覆蓋”的大氣復合污染立體的監測網絡。公眾可以在江蘇省環保廳上看到13個設區市未來兩天的空氣質量預報結果,以及未來5天的區域空氣質量預報。
三個中心集成預報預警系統
每天早晨6點到下午4點是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最忙的時候。“每天早上6點和下午4點,由13個設區市根據空氣質量數值模式預測出的空氣質量,結合相關的天氣形勢、空氣質量變化趨勢進行研判,形成初步預報的結果,上報到系統,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組織相關的預報人員與省氣象臺、長三角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預報中心進行會商,對各地預報的情況進行匯總、綜合研判,最終形成13個設區市的預報結果,以及區域層面的預報結果。”潘良寶介紹了空氣預報形成的具體程序,“如果出現了省、市預報差距比較大的情況,我們會通過再會商的方式來進行確定,形成最終的預報結果。”
要獲得準確率較高的空氣質量預報結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雖然通過空氣質量數值模式可以知道未來可能出現的空氣質量,但是準確率相對較低,為了提高預報的準確率,我們省、市兩級負責空氣質量預報的工作人員,需要通過大量的工作,研究天氣形勢演變、污染源分布及變化特征、空氣質量變化趨勢等多方面情況,進行綜合研判,才能得出準確率較高的預報結果。”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張祥志解釋道。
江蘇省空氣環境質量監測預報預警系統除了是預報中心,在實現省、市同平臺預報、同平臺發布外,還是數據中心和分析中心。
數據中心主要是集成了環境數據、氣象數據和預報數據。全國366個城市的環境空氣質量數據、全省182個站點環境空氣質量數據、全省71個氣象站的數據全部集成在這一系統上,每天的數據量總計約990萬個。
分析中心主要是對環境監測、預報的數據,氣象監測、預報的數據,還有各類報表進行分析、加工,形成報告。“首先是對實時數據,涉及到常規站的數據,多參數站的數據以及氣象的數據進行分析。第二是對預報數據,主要是對空氣站數據和氣象站預報數據進行分析集成。”潘良寶介紹道,“每天可以生成各類分析圖表約16萬張。”
預警管控發揮作用
為了說明江蘇省空氣環境質量監測預報預警系統發揮的作用,潘良寶展示了3張不同的圖片:一張是2016年12月21日12時全國PM2.5小時濃度;一張是2016年12月21日江蘇省AQI指數;一張是2016年12月21日江蘇省降雨量分布圖。
“2016年12月16日,受不利氣象條件的影響,京津冀地區已經形成了大范圍污染,那個時候,江蘇省受東南風和降雨的影響,空氣質量還處于良好的狀態,但是結合數值預報和氣象形勢,我們提前預判一旦風向轉到偏北風和西北風以后,22日~23日全省會經歷一次污染的過程。同時,通過對各設區市PM2.5變化趨勢進行分析,我們建議及時啟動重污染天氣藍色預警,并且在上進行發布。同時,預報23日全省空氣質量會轉好,屆時解除藍色預警。”潘良寶說到。
除了預警管控,江蘇省空氣環境質量監測預報預警系統還把實時數據通過圖表的方式,放在環保廳的上對外進行發布,并把預報的結果分區域預報和城市預報,按照城市預報兩天、區域預報5天在上進行發布。同時,公眾還可以下載APP,在手機上查看實時空氣質量以及未來5天的預報數據。
此外,這一系統還可以把13個設區市空氣質量達標考核的分析報告,按照以周保月、以月保年的程序,每周和每月都向各個設區市和相關部門發送,督促各個市加強空氣質量措施。
(原標題:提升大氣防治預警管控 江蘇構建立體監測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