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太原市城六區范圍內取得城市營運許可證的出租汽車共計8292 輛,從2015 年開始,這些油氣兩用的老式出租汽車陸續達到報廢年限。太原市委、市政府結合城市產業轉型戰略,決定全部更新為純電動汽車。截至12 月7 日,太原市已辦妥手續并投入運營純電動出租汽車8155 輛,占到總數的98%,年內有望全部更新完畢。
山西,因煤而興,卻也因煤而困。在“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中,山西煤炭業這艘重型巨艦幾近拋錨。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程中,作為能源大省,山西步入發展動力深度轉換、經濟結構全面升級的新階段,無論是煤炭產業,還是整體經濟,都需要在轉型創新中煥發新的活力。
2016年,山西省太原市提出,要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支持新能源汽車生產和消費基地建設,在產業升級的同時,促進電力消納,解決電力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不高的問題,提高供給效率,并順勢提出“打造世界首個純電動出租汽車城市”的目標,打造“綠色交通”城市名片,改善城市大氣環境質量。一個內陸省份,一座二線城市,太原市為何瞄準了新能源汽車行業?我們不妨一探究竟。
目前,太原市城六區范圍內取得城市營運許可證的出租汽車共計8292 輛, 從2015 年開始,這些油氣兩用的老式出租汽車陸續達到報廢年限。此次出租汽車的更新工作,太原市委、市政府結合城市產業轉型戰略,決定全部更新為純電動汽車。
截至12 月7 日,太原市已辦妥手續并投入運營純電動出租汽車8155 輛, 占到總數的98%,年內有望全部更新完畢。此次更換的比亞迪e6 純電動汽車,配備了先進的智能終端、內外攝像頭和服務評價器,駕駛和乘車環境明顯改善。同時,市區配套建設充電樁5000 余個,遍布主干道。
太原已成為國內首個實現純電動出租汽車的城市,也是世界純電動出租汽車保有量最大的城市,這一切離不開經濟政策的大力支持。
2015 年12 月,山西省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和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及《2016 年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和推廣應用行動計劃》,構建起“煤—電—車”產業鏈的發展思路。
《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到2020 年,山西全省電動汽車生產能力達到12 萬輛以上, 電動汽車市場保有量達到20 萬輛以上,形成覆蓋全省、布局合理、高效智能的充電服務網絡,滿足電動汽車推廣應用需求。
隨后,太原市陸續發布《太原市電動汽車產業基地發展規劃(2015-2020 年)》和《太原市燃氣汽車產業基地發展規劃(2015-2020 年)》。
發展規劃指出,到2020 年,太原電動汽車產業力爭形成1 家客車、1 家乘用車電動汽車整車企業和5~8 家關鍵零部件企業的規模,電動汽車產量預計達到兩萬輛,產值達到500 億元,具備電動汽車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和產業化能力,建設充換電站20 座、充電樁3000 個,電動汽車產業基地基本建成。
與此同時,2015 年12 月22 日,山西省政府和太原市政府分別與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和投資協議,走出了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第一步。山西主政者明確認識到:在當前經濟持續下行、煤價不斷下跌和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形勢下,“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不可持續,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必須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發揮山西能源產業優勢,不僅要抓發電,把煤轉化為電,更要抓用電,切實提高電力消納能力,把發展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新興產業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內容。
想要打造電動汽車的投資洼地,提高純電動汽車的保有量,打造推廣新能源汽車城市樣本只是第一步。為此,省、市兩級政府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上給予了大力扶持。
以太原市更換的比亞迪e6 純電動汽車為例,該車市場價為30.98 萬元,經國家、省、市各級補貼之后,出租車主只需要支付8.98 萬元即可購車,購車價與之前計劃更換的油氣雙燃料汽車價格相當,并未給車主增加額外的購車負擔。(太原市將充電價格分為峰、谷、平3 個時段,每度電總價(含服務費0.45 元/度)最高1.214 元,最低0.7609 元。充一次電, 便能滿足全天運營需求, 而且所花電費不到200元。)
此外, 比亞迪e6 純電動出租汽車的續航里程可達400 公里左右(依季節氣溫不同而變化),電量由20%充至100%需約1.5 小時,完全充滿約兩小時,共需80 度電。
太原市將充電價格分為峰、谷、平3 個時段,每度電總價(含服務費0.45 元/度) 最高1.214元,最低0.7609元。司機只需要每天夜間或堵車高峰期, 亦或是吃飯休息換班時間充一次電,便能實現充電時間與運營時間的合理分配,滿足全天運營需求,而且全天所花電費不到200 元。
相比燃油車保養“機油濾芯、燃油濾芯、空氣濾芯、空氣濾網”等,純電動汽車保養頻率遠低于傳統燃油車,僅需更換“空調濾網”,保養更加簡便。購車價格合理、運營費用較低、保養成本低廉等優勢,大大加快了太原市純電動出租汽車更新換代的步伐。
與純電動出租汽車更新換代相輔相成,今年3 月份,比亞迪啟動在太原建立新能源汽車基地,預計投資40 億元,兩期工程完成后,年產值將達150 億元。
此外,將新能源汽車作為產業調整的新增長點,加快消納過剩煤電也是政府一大考量點。山西省經信委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 年, 山西省發電量2457.4 億度,下降7%。
今年年初以來, 山西省電力市場持續疲弱,煤炭、鋼鐵行業用電大幅下降。省會太原2015 年全年全市發電量為257.48 億千瓦時,下降1.8%,而用電量為240.36 億千瓦時,下降5.1%,其中工業用電下降10.4%。太原是全國省會城市中發電量大于用電量的少數城市之一。
發展電動汽車產業, 提高電動汽車保有量,成為消納煤電產能、提高山西經濟質量的重要舉措。根據實驗數據測算,比亞迪e6 純電動汽車每百公里耗電約19.5 度, 按夜間谷值充電每度電0.7609 元計算,每百公里僅花費約14.83 元。而一輛同等功率的燃油車(e6 最大功率為90KW)每公里耗油約8L,按92# 汽油6.37 元/升(12 月20 日太原價格)計算,需花費約50.96元。
按照一年行駛12.6 萬公里來算,比亞迪e6按每天行駛350 公里,每年運營360 天計,一年耗電量為24570 度,花費18695.31 元。全市8295輛出租車全部更換為純電動汽車后,每年消耗電力約2.04 億千瓦時,可消化全太原市近1%的發電量。并且,5000 余個充電樁的投入使用,將使太原配電網負荷增加20 萬千瓦, 占到主城區電網負荷的30%。以上這些, 僅僅是政府和出租車主的經濟賬,那么環保賬又該怎么算?
太原全面更新純電動出租車的想法一提出,便引起業內人士的質疑,八千多輛出租車若都改為電動車,每天耗電量頗大,而太原乃至整個山西用電大部分又來自燃煤發電,發電方式具有較高的大氣污染物排放強度, 因此純電動汽車所需電力并不清潔,不過是機動車污染物排放從道路轉移到電廠,并非真正的“零排放”。同時,純電動汽車電池生產環節及電池報廢處理還有環境風險。
尾氣“零排放”的純電動汽車是“真環保”還是“偽環保”,關鍵要看其減排效果。純電動汽車驅動力主要來自于電力,只有在整車、電池生產環節涉及少量石油消耗。
大量文獻研究結果表明, 與汽油車相比,純電動汽車能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及是否具備減排潛力,主要取決于充電電力來源。風電、水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電力占總上網電量比例越高,煤電占比越低,減排潛力就越大。來自山西省經信委的消息稱,今年5 月12日6 時27 分, 山西電網的風力發電出力今年第三次創出歷史新高,達到479.5 萬千瓦,占當時山西電網直調用電的30%,全日風電電量達7375.4萬千瓦時,占當日山西電網直調用電量的18.6%,清潔電力占比正逐步增高。
2012 年, 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Union ofCon-cernedScientists)曾對純電動汽車使用在美國各州當地電網電力情況下,相比汽油車的溫室氣體減排潛力做了細致分析。結果表明,即使在以煤電為主的美國中西部地區,與汽油車相比,純電動汽車也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而在西部大量使用水電等低碳可再生電力的地區,純電動汽車具有非常顯著的溫室氣體減排效果。
德國波鴻大學電動車研究所開展了純電動汽車與燃油汽車的碳排放比較實驗,計算得出汽油車與純電動汽車綜合效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為147 克/公里與41 克/公里。
純電動汽車環境經濟效益高于油氣燃料汽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能源轉換效率的差別。基于2015 年中國汽油車油耗標準為每百公里6.9升汽油, 以及現有純電動汽車相對現有汽油車具有大約3~4 倍的能源轉換效率的情況, 并考慮到純電動汽車及汽油車的零部件生產、組裝與報廢,相應車用燃料生產、運輸與使用等環節,傳統內燃機汽車效率為38%, 再加上汽車在市內行駛中頻繁地停車、低速行駛等,造成內燃機空轉或處在低效率區,其最終能源轉換效率不超過12%。
而純電動汽車停車時無機器空轉,制動過程中電動機可自動轉化為發電機,制動減速時實現能量再利用,純電動汽車80%以上的電池能量可轉為汽車的動力,即便考慮到發電效率、送配電效率、電池充放電效率,其最終能源轉換效率仍可達到19%。
憑借“以電代油”,一輛比亞迪e6 一年可節省燃油14120 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2 噸,相當于種植闊葉林32 萬平方米,環境效益顯著。(與汽油車相比,純電動汽車能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及是否具備減排潛力,主要取決于充電電力來源。)
比亞迪e6 的環保特性, 還體現在電池和運行方面。其動力電池和啟動電池均采用比亞迪自主研發生產的ET-POWER 鐵電池,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相比內燃機而言,純電動汽車產生的噪聲較小, 對減輕城市噪聲污染具有較大貢獻。出租車利用夜間電網廉價“谷電”進行充電,還會起到平抑電網峰谷差、均衡電網負荷的作用。
不難看出,比亞迪這種通過建廠進而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模式,或許難以被所有城市復制,但政府、車企、充電樁等配套企業共同推動出租車市場來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方式,或許值得借鑒。
(齊偉、劉軒達)
(來源:機經網)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