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布的《全國農村沼氣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農村沼氣年新增秸稈處理能力864萬噸、畜禽糞便處理能力7183萬噸,替代化石能源349萬噸標準煤,二氧化碳減排1762萬噸,化學需氧量減排372萬噸,農村地區沼氣消費受益人口達2.3億以上,生態與社會效益更加顯著。
為確保這一重大目標的實現,《規劃》明確了優化農村沼氣發展結構、提升三沼產品利用水平、提高科技創新支撐水平、加強服務保障能力建設4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據測算,建設1處日產1萬立方米的生物天然氣工程,每年可替代4343噸標準煤。全國每年可用于沼氣生產的農業廢棄物資源總量約14.04億噸,可生產生物天然氣736億立方米,可替代約8760萬噸標準煤。因此,發展農村沼氣,可降低煤炭消費比重,填補天然氣缺口,進一步優化能源供應結構。
記者從《規劃》中了解到,“十二五”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農業部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42億元用于農村沼氣建設。到2015年,全國沼氣年生產能力達到158億立方米,約為全國天然氣消費量的5%,每年可替代化石能源約1100萬噸標準煤,對優化國家能源結構、增強國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發揮了積極作用。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