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把建設全國重要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作為“五大基地”建設的重要內容,對鄂爾多斯(600295,股吧)來說,關鍵是要科學謀劃好建設國家新型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這篇大文章,堅持大企業引領、大項目帶動、大園區支撐、大集群推進、大循環發展,再造地區經濟發展新優勢。
鄂爾多斯是一個以煤炭為主的資源富集地區,處于連接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的中心位置,具有大范圍整合煤炭、水、市場等資源建設新型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的綜合條件。一是有優勢。全市煤炭資源探明儲量1930億噸,約占全區的1/2、全國的1/6,預測遠景儲量達1萬億噸。黃河流經鄂爾多斯728公里,年過境水量316億立方米,水煤組合優勢明顯。二是有基礎。近幾年引進實施了一批重大煤炭資源轉化項目,建成神華煤直接液化、伊泰煤間接液化,久泰煤制甲醇,鄂絨、奈倫煤制化肥等項目,正在建設一批煤制氣、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等項目,形成了煤焦化、煤氣化(000968,股吧)、煤液化三大主體產業鏈條,目前,我市已建成煤化工項目30多個,匯集了80多家煤化工企業,形成煤化工產能550萬噸。三是有空間。我市生態環境整體較好,森林覆蓋率和植被覆蓋度分別達到25%和70%以上,土壤水源涵養能力強,是環境容量大、污染物排放總量小的地區,為煤化工產業發展提供了環境容量空間。因此,鄂爾多斯市在自治區打造全國重要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中大有可為、大有作為,應當也必須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建設新型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的重任。我們要站在貫徹落實“8337”發展思路的戰略高度,對建設國家新型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再謀劃、再把握、再定位,按照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提出的“依托煤而不依賴煤、立足煤而超越煤,加大高新技術的引進和研發力度,在煤炭資源綜合利用上下功夫,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層次,在建設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方面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總要求,把煤化工產業作為重要支柱產業和戰略性產業,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率先突破、做大做強,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在服務全區發展大局中體現新作為,作出新貢獻。
建設國家新型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鄂爾多斯既要抓好試驗示范,更要抓好產業化發展。以“8337”發展思路為指導,圍繞自治區建設全國重要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發揮比較優勢,立足于大、著眼于強、落腳于好,大力發展新型煤化工產業,力爭到2017年,全市煤化工產能突破2000萬噸。堅持一手抓試驗示范。在總結試驗示范項目經驗基礎上,完成煤液化、煤制天然氣、煤制甲醇、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烴6大類20項重點煤化工技術示范任務。突出抓好產業大規模工程化示范。加快建設百萬噸級以上大型裝置,推進神華二、三條線250萬噸煤制油項目建設,推動煤制油技術大規模工程化和商業化運行;采用先進適用國內自主技術和國產化裝備,優化甲醇生產裝置,大力推進兗礦90萬噸、卓正120萬噸等項目建設。突出抓好技術升級示范。改進工藝、完善技術,在甲烷化技術國產化、先進煤氣化技術、大型煤電化熱一體化方向上求突破;在年內建成匯能煤制天然氣項目基礎上,加快準格爾旗煤炭清潔高效綜合利用示范等項目建設;積極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煤制烯烴技術,加快中天合創140萬噸、久泰60萬噸等項目建設。突出抓好新技術示范。推進煤制乙二醇技術多元化,加快開灤化工20萬噸、億利60萬噸乙二醇項目建設,形成區域性聚酯、輕紡基地;跟蹤清華大學等研究單位煤制芳烴技術進展,推動甲醇制芳烴和烯烴聯產技術示范,開展煤制芳烴產業化示范項目建設。
一手抓產業化發展。堅持多聯產、全循環、高端化發展方向,抓住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關鍵環節,集中力量推進,全力以赴突破。一是立足煤炭轉化的資源條件和技術支撐,重點發展市場潛力大、競爭力強的五大產業鏈:煤制油及深加工產業鏈,在已形成142萬噸煤制油產能的基礎上,到2017年達到500萬噸產能;煤制天然氣產業鏈,到2017年,形成360億立方米產能;煤制甲醇—甲醇下游產品及其精細化學品產業鏈,在已形成350萬噸產能的基礎上,到2017年形成1000萬噸產能;煤制烯烴及烯烴下游深加工產品鏈,到2017年形成500萬噸產能;煤焦化—焦油深加工產業鏈,到2017年產能穩定在1000萬噸左右。二是依托骨干企業重點建設大路、圣圓、達拉特、獨貴塔拉、棋盤井、蒙西、上海廟、蘇里格、納林河等9個煤化工產業基地。依托現有煤化工產業園區和發展基礎,積極發展煤基多聯產,逐步形成“煤電化一體化”、“煤化電冶一體化”等多聯產產業體系,打造上下一體、縱橫鏈接的煤化工產業集群,盡快把煤化工產業培育成產值超千億元的主導產業。三是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和園區建設。在建項目抓投產,推進中煤大化肥、匯能煤制天然氣、蒙大60萬噸甲醇等6個重大項目盡快建成投產,爭取年內煤化工產能達到911萬噸;新建項目抓進度,加快推進伊泰120萬噸精細化學品和中海油、北控、河北建投、新蒙200億立方米煤制氣等重大項目建設,促進早日投產達效;獲批項目抓開工,推動滿世大化肥、東華甲醇等10個獲批項目盡快開工建設;上報項目抓獲批,力爭伊泰200萬噸煤間接液化項目、中電投80萬噸煤制烯烴等項目盡快獲批;繼續篩選、籌劃儲備一批高水平、高起點、大型化的煤化工項目,為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打好基礎。把工業園區作為發展煤化工產業的重要載體,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進一步下放人事權、財政權、審批權,激發園區發展活力。按照“集中、集聚、集約、集成”要求,加快完善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培育壯大園區主導產業,聚集科技、人才、管理等優勢生產要素。5年內,園區銷售收入全部過100億元,其中5個園區超500億元,3個超1000億元。
建設國家新型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既要集約高效利用資源,更要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規劃布局煤化工項目和產業,必須充分考慮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一是堅持集約發展。著力提高全過程資源利用率,提高煤炭企業現代化生產能力和裝備水平,全市煤炭產量控制在7億噸左右,5年內煤炭洗選率達到95%以上。引導煤炭企業大力發展煤轉化項目,力爭到2017年煤炭就地轉化率達到一半以上。二是堅持綠色發展。堅持綠色煤化工理念,把生態平衡、資源節約貫穿于煤化工項目建設全過程,切實做到項目建設與生態保護相統一,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經濟增長與生態良好相一致,實現產業發展由高能耗、高消耗、高污染的傳統煤化工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的綠色煤化工轉變。三是堅持低碳發展。全力推進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低碳經濟發展方式,加速開發二氧化碳利用技術,盡量使二氧化碳資源化;著力提高碳捕集與封存等二氧化碳處理技術水平,降低成本,使其盡早工業化。落實節能減排責任,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結構創新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減少碳排放。四是堅持循環發展。制定完善循環經濟示范園區規劃和實施方案,在已建成11個循環經濟園區(企業)的基礎上,抓緊建設一批國家級和自治區級循環經濟示范園區。以優化資源利用方式為核心,推進焦油、石腦油、粗酚、粗苯、焦爐煤氣等煤化工副產品深度加工,大力發展精細化學品;積極實施煤矸石發電、焦爐氣氨回收和粉煤灰、爐尾氣、二氧化碳綜合利用項目,變廢為寶,實現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建設國家新型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既要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更要強化政府引導服務。重點是實現四個方面配套。一是規劃政策配套,即規劃引領與政策支持相協調。根據自治區清潔能源和現代煤化工產業布局規劃,盡快出臺鄂爾多斯市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和清潔能源輸出基地規劃。同時,強化政策扶持,設立煤化工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全市煤化工基地建設予以重點支持。二是主輔配產業配套,即主導產業、輔助產業、配套產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支持煤化工企業做好做精主業,引導煤炭、化工企業聯合重組,構建“以煤為基、以化為主”的大型現代化煤化工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圍繞煤炭開采及煤化工基地建設,發展煤機化機、環保產業及其相關輔助產業;圍繞上述產業,發展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的科研設計、信息咨詢、倉儲運輸、銷售服務等配套產業。三是大中小企業配套,即大型煤化工龍頭企業與為主導產業協作服務的中小企業,形成專業分工、協作配套的企業組織結構。通過引進、重組、兼并等方式,做大做強基地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為基地建設配套服務的中小企業,使新型煤化工基地建設成為全民創業的重要領域,讓基地建設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四是產學研配套,即科技研發、科技人才培養、科技服務與新型煤化工產業發展相匹配。高度重視煤化工基地技術創新工作,有效整合我市煤化工研究力量,依托骨干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加強與國內外煤化工研究院所合作,盡快在煤化工領域掌握一批具有戰略意義的核心技術。抓好專業人才引進、培訓、儲備,為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新型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