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系列政策的頒布,無人機企業在深圳如雨后春筍般崛起。2016年深圳無人機出口54.7億元人民幣,與2015年相比增長76.9%。因而,作為有著超過300家無人機企業的全球無人機集散地,深圳“全球無人機之都”之稱實至名歸。
享受過巨大的改革福利之后的深圳,目前正處于時代的轉型當口,在高速發展下令自身變得更加精致與尊貴。尤其,深圳近兩年跟“創業”杠上后,越來越多的創業孵化器出現在深圳的核心商業區,而無人機就是深圳創業大潮中出現的一股近乎妖媚的勢力。
近日,據媒體報道, 隨著深圳科技產業的高速發展,民用輕型飛機及航空器(統稱“無人機”)成為近年深圳市出口增長強勁的商品之一。據海關統計,2016年,深圳市無人機出口54.7億元人民幣,與2015年相比(下同)增長76.9%。
深圳海關透露,去年12月份出口值再創歷史新高。2015年以來,深圳市無人機單月出口規模震蕩攀升,2016年4月份,單月出口值首次突破5億元,隨后各月在4~5億元區間震蕩,12月份環比增長59%,達8億元,創歷史新高。無人機出口中,有近6成是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而且該比重正在不斷提升,無人機主要是出口至歐美市場。
目前,全球約95%的無人機產品從深圳出口,深圳已成為全球無人機市場的風向標,擁有大疆、一電、艾特、科比特、九星智能等300多家無人機企業,遍布全市各區,尤以南山區最多,年銷售總額超過200億元。
在深圳產的無人機中,大量產品被廣泛應用于森林防火、邊境巡邏、海事執法、核輻射探測、環境保護、應急救援、遙感測繪、資源勘查等領域。因而,在豐富的應用場景以及廣闊的市場前景途下,深圳無人機產業的崛起,為其帶來“無人機之都”的榮譽稱號。
其實,深圳無人機產業的崛起得益于系列政策的助推。2013年,深圳市制定了《深圳市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并每年分批次進行扶持,其中無人機就是重點支持領域。扶持的領域包括無人機設計測試、總裝集成、人機交互等。
而在2014年,深圳便已經成為全球八成航模產品的生產基地,無人機正是在航模的基礎上加入操作系統而形成的。另一方面,深圳擁有龐大發達的手機電子產業,無論是鋰電池、陀螺儀還是GPS等傳感設備行業都業已發展成熟,為無人機的興起提供了強大的業務支撐。
從2015年開始,深圳無人機產業聯盟經過籌備和討論,陸續發布了《民用無人機系統通用標準》《單旋翼直升機系統通用標準》等七個地方行業無人機標準。
2016年4月,深圳發布了《民用無人機系統二維條碼信息標識技術規范》《民用無人機系統身份識別通用要求》和《民用無人機系統性能測試方法第3部分:無線射頻性能》。7月,深圳再次立項編制地方標準《民用無人機操作安全規范》和《民用無人機系統無線射頻性能測試方法》,填補了國內外民用無人機領域標準的空白。
另外,據全球權威IT咨詢公司高德納預測,2017年無人機產銷將大幅增長39%,達300萬臺。全球無人機產值預計將達60億美元(約412億元人民幣),增加34%,發展至今已形成了大約10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對此,牢牢掌握住無人機核心的深圳勢必將迎來又一波高潮。(來源:中國智能制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