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發布《四川省“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指出,發揮四川省資源和產業優勢,積極推進新型太陽能光伏和光熱發電、生物質氣化、生物燃料、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以及高效儲能、分布式能源、智能電網、微電網技術的產業化,重點發展核電、太陽能、風電等新能源
裝備,打造西部領先的新能源
裝備產業,將四川省建成國家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
在核電裝備方面,《規劃》強調,大力發展基于核潛艇、核電站等應用的先進核能智能化光電檢測技術研究與裝備研制。著力推進三代核電 AP1000 級華龍一號、CAP1400 等自主型主設備研制,加強超臨界壓水堆等四代核能系統研發。支持小型和微型核動力堆研發設計和關鍵設備研制,積極參與核電標準化體系建設。圍繞第三代、第四代核燃料元件制造技術研究,建立核燃料組件自主產業化體系。加強核級和非核級管材、泵、閥、電氣設備等核電配套設備產業發展。構建核電設計服務、關鍵模塊與部套件生產、基礎材料和能源生產的完整產業體系,打造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四川核能裝備和核技術應用系列產品。開展核電安全技術研究,加強核廢料回收利用和安全處置能力建設。
在太陽能裝備方面,《規劃》指出,以太陽能光伏電池及組件研發和產業化為核心,向配套材料、關鍵裝備和中下游應用產品等方向延伸,完善從高純硅料、多晶硅片、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到系統集成、太陽能利用裝備產業、電站工程總承包的全產業鏈。鼓勵企業加大晶體硅電池及組件封裝工藝關鍵技術和新材料的研發,提升電池光電轉換率,降低生產成本。支持非晶微晶硅薄膜電池、高效晶硅電池、碲化鎘(CdTe)薄膜電池、銅銦鎵硒(CIGS)薄膜電池、釩電池等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加強光伏系統集成技術和控制器、逆變器等相關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推進太陽能光伏組件和集成系統及管件設備的研發和生產,推動太陽能電池用光伏超白玻璃、背板、太陽能電池封裝膠膜(EVA)、封裝材料、密封材料等配套產業的發展。加快太陽能光伏(熱)利用與建筑一體化步伐,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建筑一體化產品。推動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的開發建設,重點發展以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公共設施、居民住宅等為主要依托的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
在風電裝備方面,《規劃》強調,充分利用大型風力發電裝備企業和研究中心,加強風電裝備研發,提高發電機、齒輪箱、葉片以及軸承、變流器等關鍵零部件的開發能力,力爭在風電運行控制、大規模并網、儲能技術方面取得新突破,建成集風電整機及附屬設備制造、測試、培訓、配件供應、售后服務、融資開發為一體的風電高端裝備制造和服務體系。鼓勵風電機組企業從單一制造向工程總承包以及風力電站開發方向延伸,積極參與國內外大型工程建設。引導企業積極參與風電配套件發展,重點開發控制系統、變壓器、高速齒輪箱、機艙、輪轂、底盤、主軸、回轉支承、葉片等關鍵配套件,完善風電產業鏈。加快建設一批風力發電場,建設集風電關鍵技術開發應用與風場開發為一體的綜合示范項目。
在頁巖氣和煤層氣裝備方面,《規劃》指出,加快頁巖氣勘探開發力度,加強地質與氣藏工程、水平井鉆井工藝技術、體積壓裂主體技術攻關,鼓勵研發生產適合四川省地質特點的 4500 米頁巖氣鉆機、6000 型水力壓裂車、旋轉導向裝置、射孔裝置、連續油管、封堵工具等設備。支持一批頁巖氣、煤層氣生產和裝備制造企業、科研院所、大中專院校創建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發平臺。加快形成頁巖氣上游勘探開發、下游綜合利用、配套裝備制造及油田服務的全產業鏈,促進頁巖氣勘探開發、綜合利用、裝備制造、油田服務協調發展。加快推進煤層氣勘探開發步伐,積極探索低濃度瓦斯利用途徑,提升煤礦瓦斯綜合利用水平。開展煤層氣高效安全儲運關鍵技術研發。
在生物質能技術研發和設備制造方面,《規劃》指出,開展高效低成本的生物質液體燃料原料處理、制備及副產物綜合利用等技術攻關,推進生物柴油、生物航空燃料等生物質液體燃料的先進技術開發和生產線建設。積極開展生物質燃料關鍵技術和成套設備研發。
《規劃》還指出,將新能源產業作為核心發展產業,以成都、德陽、攀枝花、樂山等地為主體形成核心發展區,重點發展太陽能、核能及風能等相關新能源產業鏈,建設國家重要的產業基地。以自貢、瀘州、涼山等地為主體形成重點拓展區,依托重點產業園區,重點發展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生物質能利用及設備研發、風能開發利用及設備制造、頁巖氣勘探開發和核電配套設備等,加快推進太陽能試點示范工程建設。(綜合)(來源: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