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9月25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課題組在山東省濟南市章丘氣象局進行氣象研究時,系氣球的纜繩被風吹斷,氣球攜帶數臺儀器飛走。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26日下午,該研究所發布情況說明稱,氣球中所有儀器均無污染和爆炸危險,探測的數據也不涉及保密項目。另外,氣球下降過程比較慢,目標較大,不會對人身造成損害。截至昨晚8時,氣球仍未找到。
26日中午,一則有關氣球的“尋物啟事”在微博流傳。
啟事稱,9月25日下午,在山東省濟南市章丘氣象局探空站,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課題組進行氣象研究時,探空氣球的線斷開,氣球隨風飄走。啟事下方留下了一個聯系方式,并表示知情者“可以撥打電話提供線索,一經證實找回氣球,將獎勵線索提供人4000元,多人提供線索酬金平分。”
26日下午3時許,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工作人員陳先生向新京報記者證實此事。他表示,丟失的氣球長約2米,寬約1米,呈鯨魚狀。該氣球主要用于氣象探測,下方攜帶有數臺儀器。截止到昨晚8時,氣球仍未找到。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發布的情況說明稱,為執行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典型地區云系結構與輻射氣候效應研究”第一課題“中國典型地區云系結構與輻射氣候效應研究”,9月25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數人,在基金任務書選定的觀測地點(濟南市章丘區氣象局)進行系留氣球觀測。
當日下午4時50分左右,氣球下降到離地高度300米時,該高度處出現較大風速,系留氣球的纜繩被意外拉斷。氣球攜帶數臺儀器飛往高空,10分鐘后脫離視線。
說明提到,9月24日,章丘區氣象局已為此申請并獲空管許可。氣球攜帶儀器涉及氣體氣溶膠采樣、氣象探空等。數據不涉及保密項目,所有儀器均無污染和爆炸危險,且下降過程會比較慢,目標較大,不會對人身造成損害。課題組正在處理后續事宜。
專家說法
專家稱氣球危害飛行物概率小
據公開資料顯示,系留氣球是指,用纜繩將其拴在地面絞車上,并可控制其在大氣中飄浮高度的氣球。系留氣球是一種無動力氣球飛行器球體內充氦氣。作為一種升空平臺,系留氣球可用于大氣和環境監測、緝私等民用領域。
北京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張明英告訴新京報記者,系留氣球滯空時間長,造價和維護費用低廉,且可以進行回收,因此,常用于大氣邊界層探測。對于上述氣球飛走一事,他表示,和氣球、儀器的價值相比,“氣象數據更有價值,可能會記錄下一些氣象要素及氣象變化情況。”
纜繩是系留氣球的一個關鍵部位,氣球的升空、回收都是通過纜繩來實現的,因此,纜繩既要有足夠強的力學性能,又要有傳輸球上設備所需的電信號、光信號等功能,同時還要有防雷擊特性。張明英表示,一般情況下,纜繩不會出現問題,“但如果遇到短時大風,或者纜繩的質量、地面的固定物出現問題,有可能導致纜繩被拉斷。
氣球意外飛走,會不會對飛機等飛行物造成影響?對此,張明英稱,系留氣球升空需要經過相關部門批準,時間、地點、范圍均會有所限制,不會對飛機航行造成影響。即使氣球飛走了,升到一定的高度后,它會自動爆炸,此外,裝有放氣裝置的氣球到達一定高度后,也會自動放氣降落。“因此,氣球意外飛走,對飛行物造成危害概率非常小。”張明英稱。
(原標題:中科院科研氣球斷線飛走 稱無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