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硫廢液提鹽技術創新正當時
作者: 2018年08月13日 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據中國煉焦行業協會統計,目前采用脫硫廢液提鹽的焦化企業有200家左右,已占焦化企業的1/4,但其中90%以上的企業提取的只是混鹽而并非化工產品。并且因提取產品純度低,部分提鹽企業身陷產品滯銷的困境,使該技術的
據中國煉焦行業協會統計,目前采用脫硫廢液提鹽的焦化企業有200家左右,已占焦化企業的1/4,但其中90%以上的企業提取的只是混鹽而并非化工產品。并且因提取產品純度低,部分提鹽企業身陷產品滯銷的困境,使該技術的推廣遇到阻力。
近日在首山化工投產的許昌昌盛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焦化煤氣脫硫廢液提鹽環保治理項目打破了這一困局:脫硫廢液提取的硫氰酸銨質量純度可達99%、硫黃純度≧99.5%,破解了脫硫廢液提鹽技術一直面臨的技術瓶頸。該項技術不僅在混鹽提純上有所突破,且分離出的各種副產品純度也達到業內最高水平。可以預期,脫硫廢液提鹽技術的創新和推廣正迎來好時機。
傳統工藝存在弊端
目前,全國有800多家焦化企業、1400多座焦爐,除去有部分采用其他方法脫硫不產生廢液的焦化企業外,每天產生的脫硫廢液量大約為1萬多噸,每年可達300多萬噸。如何對脫硫廢液處理及綜合利用成為一直困擾煤焦化企業的環保難題。
據內蒙古一家大型煤化工企業技術負責人介紹,目前國內大型焦化廠的脫硫工藝一般采用氨法煤氣脫硫技術。在脫硫過程中,當脫硫液含鹽量達到一定值后,脫硫效率明顯降低,脫硫液變為脫硫廢液。此時,必須排放一部分脫硫廢液,同時再加入新的脫硫液,系統才可繼續正常運行。排出的脫硫廢液一般作為配煤用水噴灑在煤堆上,這樣不僅嚴重污染環境,而且對設備腐蝕嚴重。
同時,將脫硫廢液噴灑在煤堆上,雖然看似解決了脫硫廢液處理問題,沒有廢液外排,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脫硫廢液的污染。這些帶有脫硫廢液的煤進入焦爐后,在高溫下仍然會轉化為二氧化硫和硫化氫等硫化物,最終還是回到脫硫廢液中。而且,這種往煤堆噴灑脫硫廢液的處理方式不僅影響焦炭質量,污染地下水,還增加了煉焦能耗,嚴重制約焦化企業的長期穩定運行和可持續發展。
新技術回收高值產品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秘書長蘇東表示,焦化行業普遍面臨的脫硫廢液處理問題已引起多方關注。今年5月10日,生態環境部在全國實施的“清廢行動2018”更表明危廢治理已刻不容緩,成為“剛性需求”。
脫硫廢液提鹽技術可從脫硫廢液中回收副鹽,符合國家所倡導的節能減排大政方針和環境保護基本要求,不僅可彌補傳統脫硫工藝因脫硫液中副鹽累積造成的脫硫效率下降,傾倒廢液污染環境的不足,同時還可以從中回收附加值較高的系列化工產品,可以說是環保、增值兼收之舉。
該技術將廢液中的硫代硫酸銨、硫酸銨及硫氰酸銨通過結晶分離的辦法提取出來,變廢為寶。提取后的清液再補充到前置脫硫中循環使用,不僅可從廢液中提取附加值較高的硫氰酸鹽、硫酸銨產品,還可解決原脫硫過程中脫硫廢液的污染問題。
以一套100萬噸產能的脫硫廢液提精鹽設備為例,總投資1000多萬元,年處理廢液21900噸,年可提取硫氰酸銨(99%含量)3500噸左右,硫代硫酸銨2300噸左右。按目前的市場價計算,全年銷售收入可達1500萬元。另外,加上有效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減少廢液外排的排污費等,再減去處理廢液、生產硫氰酸銨等產品的運營費用,每年綜合效益在800萬~1000萬元,能夠成為焦化廠新的經濟增長點。基于該技術優勢,國內已有200多家焦化企業建設了脫硫廢液提鹽項目。
技術創新永無止境
雖然業內不少企業都看好焦化脫硫廢液提鹽技術。但實際上,該技術要真正大面積推廣應用,仍面臨不少挑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是提取產品的純度要足夠高;其次生產過程中防腐技術要求較高,制造脫硫廢液提鹽設備需要有力的技術支撐;此外該技術還有一定的復雜性。因此要想真正贏得市場,仍需不斷創新技術。
河南一家環保公司負責人反映說,目前提鹽技術雖然能提取出高純度的硫氰酸銨,但實際上多為硫代硫酸銨、硫酸銨及少量硫氰酸銨的混鹽。這部分硫代硫酸銨因成分混雜,使用范圍有一定的局限。目前已有部分提鹽廠家的硫代硫酸銨混鹽出現滯銷脹庫的情況。
正是看到這種情況,多家企業對提鹽工藝做了進一步研究。目前經工藝改進,提鹽系統最終可產出高質量硫氰酸銨、硫酸銨及少量純度95%以上的硫黃。硫氰酸銨的產品純度達到98%以上,硫酸銨的氮含量達到20%以上。此次首山化工投產的脫硫廢液提鹽項目,在此基礎上又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國家環境部環評中心一位負責人表示,未來脫硫廢液提鹽產業除了綜合實力的競爭外,還將出現三種競爭:一是技術上,生產工藝上的創新競爭;二是硫氰終端系列產品開發設計的競爭;三是配套空間設計上的競爭。這三種競爭也正是目前脫硫廢液提鹽領域的問題所在,同時也說明脫硫廢液提鹽技術還有很大的創新發展空間。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