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國石化產業政策約束不斷放松,外資投資限制也大幅削減。外資的到來,不僅帶來先進的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烴技術和高附加值的高端化工產品,而且新的投資運營模式、新的產品標準、先進的智能制造理念及與國內企業全新的競爭合作模式,都將對國內企業帶來巨大的示范和先導作用。但從長遠來看,外資等大資本的集中投入,將塑造國內石化行業新的市場格局和運行邏輯。
未來,石化企業如何抓住行業演變過程中資本、技術和品牌的發展邏輯將是關鍵,而傳統意義上的擴大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或不再是企業發展過程中追求的第一要義,行業競爭也將從“混戰”模式,轉變為新的“分層競爭和互補”模式。
2018年4月,北歐化工計劃在廣東惠州生產全球領先的高品質化工終端產品;7月,巴斯夫宣布將投資100億美元在廣東湛江獨資建設運營精細化工一體化基地;9月,埃克森美孚宣布了在廣東惠州的100億美元獨資石化項目。隨后,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與福建省政府就投資“世界規模”千萬噸級石化項目簽署了諒解備忘錄;殼牌計劃擴大與中國海油合作,建設惠州煉化三期項目。
外資不斷進入,加上大型民營資本加入,將使我國石化行業投資環境面臨五大挑戰,并將促成行業發展邏輯發生轉變,石化行業進入后項目時代,同時呈現資本、技術和品牌等重要時代特征。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