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PMI降至榮枯線。國家統計局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周五公布數據,2018年11月份制造業PMI為50%,較10月下滑0.2個百分點,創2016年7月以來新低。
“訂單類指數和價格類指數下降是制造業PMI走弱的主要原因。”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周五認為,新訂單指數比10月下降了0.4個百分點,在手訂單指數低至44.3%,表明制造業需求明顯萎縮。
重要分項指標中,生產指數繼續下滑0.1個百分點至51.9%;進出口指標中,新出口訂單略回升0.1個百分點至47.0%,進口指數繼續下滑0.5個百分 點至47.1%。走勢上可以明顯看出PMI生產指標、PMI新訂單指標、PMI進出口分項指標均在繼續遠離近兩年的中樞,回到2016年初水平。
平安證券宏觀固收組分析師陳驍則指出,11月PMI降至榮枯平衡線,且連續三月顯著低于對應月度的歷史均值。供、需與進、出口指標均不甚樂觀,新訂單代表的 需求指數也在進一步逼近臨界值。相對生產而言更加疲弱的需求使得產成品庫存指數在11月創下三年多來新高,被動補庫跡象顯著,預計庫存的這一變化特征也會 使得未來生產活動進一步減弱。
分企業來看,11月份大型企業、小型企業PMI分別下滑1個百分點、0.6個百分點,分別降至50.6%、49.2%;中型企業PMI回升1.4個百分點至49.1%。
同日公布的11月非制造業PMI降至53.4%,為2016年6月以來的低點。“主要原因是建筑業景氣度高位回落,而服務業擴展勢頭略有加快。天氣轉冷導致 建筑工地生產放緩,是建筑業PMI下降的重要原因。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放緩,也對建筑業景氣度帶來一定影響。”劉學智進一步分析,建筑業新訂單指數和業務 活動預期指數上升至56.5%、68.3%,預示未來建筑業PMI有望保持較快擴張。
此外,11月綜合PMI為52.8%,比10月下降0.3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下降。
劉學智表示,制造業、非制造業和綜合PMI全部連續兩個月下降,顯示經濟下行風險加大。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重,國內房地產投資、消費需求都有走弱,對明年出 口、投資和制造業生產都可能帶來影響。但宏觀調控空間仍然較大,采取積極的宏觀政策、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實施定向補短板擴內需措施,將有助于經濟平穩運 行。
“除PMI以外的其他高頻指標也不甚樂觀,6大發電集團耗煤同比增速11月為-14.3%,雖然較10月小幅回升,但明顯仍處于極低水 平。總體而言,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大,在切實有力的支持政策出臺之前,經濟形勢可能都會繼續保持這種不甚樂觀的局面。短期看,預計12月PMI略回升至 50.2%,仍保持在臨界值上方。”陳驍預計。(來源:大眾證券報)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