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石油和化工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12.4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利潤總額8393.8億元,同比增長32.1%;進出口總額7543.4億美元,同比增長29.3%。這是1月29日,中國化工報記者從2019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得的*新消息。
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發布的行業經濟運行報告,2018年,石化業規模以上企業27813家,主營收入利潤率為6.77%。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利潤大增587.2%,石油加工業利潤下降3.4%,化學工業利潤增幅16.3%。總體來看,2018年行業經濟運行呈現出效益保持較快增長態勢、經濟結構繼續優化升級、出口好于預期、能源消費增長加快等主要特點。
石化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指出,經濟運行數據背后,體現出了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積極變化。2018年,行業結構性矛盾逐步緩解,落后產能加快退出,產業結構布局不斷優化,裝置規模、集中度和產能利用率都逐步改善;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一大批*科技成果獲得表彰,重要技術和重大
裝備的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綠色發展日趨改善,完成了一批標準體系的制定,培育了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等一批典型示范,開展了能效領跑者活動和責任關懷三年行動計劃;國際合作不斷拓展,與ICCA等國際組織開展了深入合作,與沙特、阿聯酋等20個國家簽訂了雙邊戰略合作協議,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國際合作也不斷深化;園區管理更加規范,突出了一批*型園區,重點抓智慧園區和綠色園區試點及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循環化發展示范;骨干企業地位更加突出,中石油、中石化等六大集團主營收入約占全行業60%、利潤總額約占40%,還有萬華化學等一批創新型企業競爭力日益增強,在行業中的主導作用更加凸顯。
傅向升分析,去年全行業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有變、變中有憂也有優。具體表現為,主營收入和利潤總額雙增長,實現了穩中有進;但主營收入*值和規模以上企業數量減少,主營收入利潤率、投資和進出口總額增長,油氣板塊利潤大增和化工板塊的收入大減等方面,均體現了穩中有變,特別是化工板塊主營收入7.27萬億元,比上年銳減1.8萬億元,這是歷史上沒有過的。此外,行業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加,全年增長不及上年,煉化產能不斷增加使得市場競爭更趨激烈,化工產品價格波動大、利潤增速下滑明顯,憂慮更甚。
石化聯合會信息與市場部主任祝昉介紹,2018年全行業“跑贏大盤”,多項經濟指標超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實屬不易。數據中有不少值得關注的重要變化,如全行業主營收入利潤率6.77%,為2012年以來*高水平,其中化工主營收入利潤率6.89%,刷新歷史*好水平;行業進出口總額7543.4億美元,同比增長29.3%,貿易逆差達到2832.6億美元,增長43.8%;化學原料和和化學品
制造業投資重新恢復增長態勢,增速達到6%;化工細分行業中,肥料和煤化工盈利漲幅較大,分別達到70.1%和161.2%。
2018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報告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信息與市場部
2019年1月29日
2018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復雜而嚴峻的外部環境,石油和化工行業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積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穩中求進,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創新驅動,迎難而上、扎實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行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出現新的積極變化。
一、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一)石油和化學工業總體情況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 年末,石油和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27813 家,全年增加值同比增長4.6%,比上年提高0.6 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12.4 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利潤總額8393.8億元,同比增長32.1%,分別占全國規模工業主營收入和利潤總額的12.1%和12.7%;出口交貨值7018.7 億元,同比增長22.0%;資產總計12.81 萬億元,同比增加5.3%,占全國規模工業總資產的11.3%,資產負債率54.56%,比上年下降1.4 個百分點。
2018 年,石油和化工行業主營收入利潤率為6.77%,同比上升0.95點;每100 元主營收入成本為81.32 元,同比下降0.50 元。
(二)三大業務板塊運行情況
1.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
截至2018 年末,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規模以上企業286 家,累計增加值增幅5.0%,同比提高5.5 個百分點;主營收入1.01 萬億元,增長21.3%;利潤總額1598.0 億元,增長587.2%;出口交貨值16.2 億元,增長0.7%;資產總計2.19 萬億元,增長1.7%;資產負債率42.78%,同比下降4.06 個百分點。
全年原油天然氣總產量3.34 億噸(油當量),同比增長2.4%。其中,原油產量1.89 億噸,下降1.2%;天然氣產量(含煤層氣,下同)1610.2 億立方米,增長7.5%;液化天然氣產量900.2 萬噸,下降0.9%。全年進口原油4.62 億噸,同比增長10.1%,對外依存度70.8%;進口天然氣1257.2 億立方米,增幅31.9%,對外依存度43.2%。
2018 年,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主營收入利潤率為15.76%,同比上升12.98 點;每100 元主營收入成本64.79 元,同比下降12.59 元。
2. 石油加工業
截至2018 年末,石油加工業規模以上企業1210 家,累計增加值增長6.4%,同比加快0.3 個百分點;主營收入3.88 萬億元,增長22.5%;利潤總額1697.4 億元,下降3.4%;出口交貨值1396.0 億元,增長82.0%;資產總計2.24 萬億元,增幅10.7%;資產負債率60.73%,同比下降0.02個百分點。
全年原油加工量6.04 億噸,同比增長6.8%;成品油產量(汽、煤、柴油合計,下同)3.60 億噸,增長3.6%,其中,柴油產量1.74 億噸,下降1.9%;汽油產量1.39 億噸,增長8.1%;煤油產量4770.3 萬噸,增幅12.7%。2018 年出口成品油4608.0 萬噸,同比增長12.8%。
2018 年,石油加工業主營收入利潤率為4.38%,同比下降1.17 點;每100 元主營收入成本80.20 元,同比增加3.53 元。
3. 化學工業
截至2018 年末,化學工業規模以上企業24821 家,累計增加值增幅3.6%,與上年持平;主營收入7.27 萬億元,同比增長8.6%;利潤總額5006.5 億元,增幅16.3%;出口交貨值5374.8 億元,增長13.1%;資產總計7.98 萬億元,增加4.8%;資產負債率55.85%,同比下降1.33個百分點。全年投資增長6.0%,結束了連續2 年下降的局面。
2018 年,全國主要化工產品總產量增幅約2.3%,較上年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化肥總產量(折純)5459.6 萬噸,下降5.2%;硫酸產量8636.4 萬噸,增長1.8%;燒堿產量3420.2 萬噸,增長0.9%;乙烯產量1841.0 萬噸,增長1.0%;純苯產量827.6 萬噸,增長4.7%;甲醇產量475.6 萬噸,增長2.9%;合成材料總產量1.58 億噸,增長7.5%;輪胎產量8.16 億條,增幅1.0%。
2018 年,化工行業主營收入利潤率為6.89%,同比上升0.46 點;每100 元主營收入成本84.13 元,同比下降0.56 元。
二、經濟運行主要特點及問題
(一)主要特點
1. 效益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2018 年,石油和化工行業效益持續較快增長。其中,油氣開采業利潤呈現恢復性增長勢頭,化學工業繼續保持改善態勢。
利潤快速增長。2018 年全行業利潤總額增速逾30%,大幅*于全國規模工業利潤平均增速(10.3%)。其中,油氣開采業利潤增長5.8倍,貢獻率超過65%。
收入增長總體平穩。全年全行業收入增長13.6%。從走勢看,一季度增幅11.4%,上半年為13.2%,前三季度增幅14.8%,全年波動不大,穩中有進。其中,化學工業全年增幅8.6%,一季度增長9.8%,上半年增長10.3%,前三季度增幅10.7%。
行業虧損情況不斷改善。數據顯示,2018 年全行業虧損企業虧損額1162.3 億元,同比下降36.9%。其中,油氣開采業降幅63.0%,化學工業下降14.4%。全行業虧損面16.7%,比上半年縮小2.0 個百分點。
2. 經濟結構繼續優化升級
增長結構繼續優化。基礎化學原料、合成材料和專用化學品制造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較高。依次達到35.0%(其中有機化學原料貢獻率為27.1%)、30.9%和18.6%。值得關注的是,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較快。2018 年生物基材料制造增加值增速高達211.9%,生物質燃料制造增加值增幅為37.6%。
增長效率提高。單位能耗持續下降。2018 年,石油和化工行業萬元收入耗標煤同比下降10.0%。其中,化學工業降幅6.3%,石油加工業下降16.6%,油氣開采業下降11.3%。能耗下降呈加快趨勢,能源效率不斷提升。行業盈利能力不斷增強。2018 年石油和化工行業主營收入利潤率達到6.77%,為2012 年以來*高;其中化學工業主營收入利潤率達6.89%,刷新歷史*好水平。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資產負債率持續下降。2018 年石油和化工行業資產負債率比去年降低1.40 個百分點,比同期全國工業資產負債率低1.97 個百分點。其中,化學工業同比下降1.33 個百分點。
單位成本明顯回落。全行業100 元主營收入成本同比下降0.50 元,其中化學工業下降0.56 元。
3. 出口好于預期
出口增速高。據統計,2018 年石油和化工行業規上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22.0%,增速比上年加快5.9 個百分點。其中,石油加工業出口交貨值增速逾80%,化學工業增長13.1%。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貿易戰不斷升級的背景下,取得如此成績,實屬不易!
出口結構優化。專用化學品、合成材料、有機化學原料制造等出口增長較快,占比上升。2018 年上述三大領域出口交貨值分別增長19.7%、17.2%和21.6%,明顯高于化學工業平均增速,占化工行業出口交貨值比重達到19.7%、16.7%和12.7%,同比分別提高1.1、0.6%和1.0 個百分點。而化肥、橡膠制品等傳統出口主導產品占比繼續下降。全年化肥出口交貨值降幅逾5%,占比僅為2.3%,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橡膠制品出口交貨值增幅只有4.4%,占比28.3%,下降2.4個百分點。
此外,石油加工業出口交貨值在全行業中的比重大幅上升,達到19.9%,較上年提高6.6 個百分點。
4. 能源消費增長加快
數據顯示,2018 年我國原油和天然氣表觀消費總量9.03 億噸(油當量),同比增長9.7%,增速比上年加快2.2 個百分點,為2011 年以來*大增幅。
原油增長加快。2018 年原油表觀消費量6.48 億噸,同比增長7.0%,增速比上年加快2.0 個百分點。
天然氣持續高速增長,占比上升。全年天然氣表觀消費量2833.5億立方米,增速達17.3%,比上年加快2.0 個百分點,創近年來*大增幅,占原油天然氣表觀消費總當量的28.2%,同比上升2.0 個百分點。
成品油消費增長平穩,結構改善。2018 年成品油表觀消費量3.19億噸,增長2.5%,增速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汽油表觀消費量1.26億噸,增長7.2%;煤油表觀消費量3709.3 萬噸,增幅12.8%;柴油表觀消費量1.56 億噸,下降3.0%。
(二)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
第一,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一是美國極力推行所謂“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霸權政策。特朗普政府打著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旗號,肆意“毀約”“退群”,動輒制裁他國,對經濟全球化和多邊框架機制發起一輪又一輪沖擊,我行我素,影響極其惡劣。二是美國政府悍然發動中美貿易戰。長期以來,中美兩國經濟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優勢互補的利益格局,挑起貿易戰對中美兩國乃至全球經濟發展都是災難性的。三是世界貿易壁壘持續加深。12 月11 日,世貿組織發布年度報告指出,2017 年10 月中旬至2018 年10 月中旬,世貿組織成員共實施137 項新的貿易限制措施,平均每月新增約11 項。同時,各成員實施的貿易限制措施所覆蓋貿易總額達5883 億美元,較上年度(2016 年10 月中旬~2017 年10 月中旬)擴大了7 倍多。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將進一步加快全球經濟格局重組。
第二,市場劇烈震蕩。2018 年,石油和化工市場波動較大,特別是進入四季度后,市場波動顯著加大,一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大幅下挫。監測數據顯示,11 月WTI 原油和布倫特原油現貨月均價格,環比跌幅均為15.2%;12 月油價跌勢繼續加快,環比跌幅分別達18.9%和17.8%。上交中心12 月交貨的原油期貨均價環比跌幅19.1%,2019 年1 月交貨的原油環比跌幅11.3%。監測還顯示,12 月一些大宗有機化學原料和合成材料跌幅繼續擴大。如丙烯均價環比跌幅8.6%,純苯跌幅14.6%,甲醇跌幅更達22.9%;聚丙烯均價環比跌幅12.7%,丙烯腈環比大跌22.4%,丁苯橡膠下跌5.7%,均價創年內新低,等等。大宗
產品價格大幅波動和下挫,嚴重挫傷了市場信心和預期。
第三,石化市場需求增長乏力。目前,除能源外,石化市場需求增長總體乏力。2018 年柴油表觀消費量降幅3.0%,上年為增長1.3%,顯示宏觀經濟活躍度在趨緩。從化工市場看,主要化學品總產量增速只有2.3%,也是歷史*低增幅之一,表明化學品市場需求增長總體乏力。
第四,投資動力不足。雖然在四季度以后,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
制造業投資恢復增長態勢,但全年增速只有6.0%,仍然低于6.5%的全國工業投資平均增幅,行業投資回升動力還是明顯不足。
三、市場走勢及經濟增長預測
2018 年,石油和化工市場波動很大,分化較大,但綜合看來仍然較好。價格保持上漲,供需增長結構改善,行業效益創新高。價格指數顯示,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出廠價格指數同比漲幅24.3%;化學工業漲幅6.2%。12 月,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出廠價格指數同比漲幅4.5%,環比下跌12.9%;化學工業同比漲幅0.5%,環比跌幅1.9%。
2019 年,世界經濟仍面臨很大不確定性,下行壓力較大,國際權威機構普遍認為,增長可能放緩。根據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和當前主要大宗商品市場運行趨勢判斷,2019 年石油和化工市場面臨較大挑戰,尤其是上半年,部分市場供需矛盾激化,價格可能低位震蕩。預計全年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總水平降幅在10%左右,化學工業價格總水平降幅約3%。
(一)主要市場走勢分析
1. 國際原油市場
2018 年,國際油價(普氏現貨,下同)繼續大幅上漲,創四年來新高。從價格走勢上看,由于受宏觀經濟、地緣政治、供需變化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市場波動頻繁,幅度很大。特別是第四季度,油價持續大幅下挫(見下圖)。監測數據顯示,WTI 原油年均價格為65.25 美元/桶,同比上漲28.5%;布倫特原油71.32 美元/桶,漲幅32.2%;迪拜原油69.63 美元/桶,上漲31.6%;勝利原油63.64 美元/桶,漲幅31.0%。上述四地原油年均價為67.46 美元/桶,上漲30.9%。
期貨價格趨穩。截至12 月末,紐約商品交易所2019 年1 月交貨的輕質原油均價為每桶48.95 美元,同比下跌15.5%,2 月均價為49.24美元/桶,同比跌幅23.0%;倫敦布倫特1 月交貨的原油均價為每桶57.60美元,同比下跌10.2%;2 月均價為57.86 美元/桶,跌幅16.3%。上海交易中心1 月交貨的原油均價每桶人民幣408.37 元/桶,環比下跌11.3%;2 月為407.81 元/桶,環比下跌0.1%。
2018 年,全球原油消費量在45.23 億噸左右,增長1.5%。2019 年,預計全球經濟仍將保持增長,但增速有所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為3.7%。因此,全球原油需求繼續維持低速增長的局面,預計2019年全球消費量增速在1.3%上下,增速小幅回落,消費總量約為45.81億噸,供需依然相對寬松。此外,2019 年美國對伊朗等產油國的制裁,歐佩克減產落實情況,地緣政治沖突,以及美國油氣產量增加等,都將會對全球能源供需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綜合情況分析判斷,2019 年國際原油市場上漲勢頭可能會受挫,價格出現下調。預計布倫特原油年均價在65 美元/桶上下。
2. 化肥市場
總體而言,2018 年,我國化肥市場企穩回升,主要品種價格均有明顯上漲。其中,尿素和鉀肥漲幅較大。
市場監測顯示,國內尿素市場年均價格為1996 元/噸,創5 年來新高,同比上漲18.9%;磷酸二銨2667 元/噸,漲幅7.3%;磷酸一銨2278 元/噸,上漲12.0%;國產氯化鉀2281 元/噸,上漲16.4%;硫基復合肥(45%)2433 元/噸,漲幅7.5%。從化肥市場走勢上看,基本平穩,波動相對較小。
2018 年,國內市場化肥消費繼續下降,表觀消費總量降幅為4.9%。其中,尿素下降約6.0%。從出口交貨值看,雖然下半年止降回升,但全年降幅仍達5.4%,國內市場競爭壓力繼續增加。
目前,我國化肥市場結構性矛盾雖然仍比較突出,但結構調整穩步推進,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不斷提升,成本下降。2013 年以來,化肥行業百元主營收入成本長期運行在87.30 元上方,2018 年回落至85.00 元下方,行業效益顯著改善。我國化肥消費總量已近天花板,未來一定時期內,成本仍是支撐化肥市場價格變動的主要因素。
2019 年,預計我國化肥消費總量仍將維持在5100 萬噸上下(折純),與上年大致持平。出口有可能實現好轉,但出口量增長有限。根據市場情況,以及長期來價格波動特點判斷,2019 年化肥價格總水平較上年可能有所回調。其中,尿素價格估計下調幅度會較大一些,年均價格在1900 元/噸左右,同比下降4.8%;磷酸二銨均價約為2600元/噸,跌幅2.5%;國產氯化鉀均價2200 元/噸上下,下跌3.5%;硫基復合肥(45%)均價約為2350 元/噸,降幅3.4%。
3. 基礎化學原料市場
2018 年,基礎化學原料市場總體延續向好態勢,需求增長平穩,價格漲勢較強,行業效益繼續改善。在監測的39 種主要無機化學原料中,年均價同比上漲有21 種,占比過半,為53.8%;在監測的84 種主要有機化學原料中,同比上漲有57 種,占比67.9%。從價格走勢看,受大宗商品市場影響,波動較大,特別是有機化學原料震幅更甚。
無機化學原料:2018 年,硫酸(98%,凈水)市場均價403 元/噸,同比上漲14.0%;硝酸(≥98%)市場均價1685 元/噸,同比上漲4.8%;燒堿(片堿,≥96%)均價4243 元/噸,再創歷史新高,漲幅11.6%;純堿(重灰)均價1963 元/噸,下跌6.3%;電石均價2898 元/噸,上漲6.5%;硫磺均價1228 元/噸,漲幅30.6%。
有機化學原料:乙烯(東北亞)市場均價1265.7 美元/噸,同比上漲6.6%。國內市場,丙烯市場均價8627 元/噸,同比漲幅14.0%;純苯(石油級)均價6516 元/噸,跌幅4.1%;甲苯(石油級,凈水)均價5993 元/噸,漲幅9.6%;甲醇(一級,凈水)均價2921 元/噸,漲幅10.2%;乙二醇(優等品)均價7262 元/噸,上漲3.4%。
2018 年,我國基礎化學原料消費增長緩中企穩,增幅約3.5%,較上年有所回落。其中,無機化學原料增長約2%,有機化學原料增幅約4.5%。總體而言,我國有機化學原料有效供給仍嚴重不足,進口量較大。預計2019 年我國基礎化學原料市場需求總體仍將保持平穩增長,增幅與上年大致持平,有機化學原料進口量可能繼續下降,但*值依然很高。
根據目前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基礎化學原料市場供應、成本變化,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等情況分析,2019 年,我國基礎化學原料市場供需結構將繼續優化,不過,上半年市場壓力會較大,價格波動也會較大,全年價格總水平較上年有所下降。其中,預計燒堿(片堿)市場年均價格在4000 元/噸上下,同比下降5.7%;純堿(重灰)均價在1960元/噸左右,與上年基本持平;電石均價約2800 元/噸,降幅3.4%;丙烯市場均價約為8500 元/噸,下跌1.5%;純苯(石油級)均價約為6500元/噸,與上年大致持平;甲苯(石油級,凈水)均價約為5700 元/噸,跌幅4.9%;乙二醇(優等品)均價約為7100 元/噸,下降2.2%;甲醇(一級)市場均價2900 元/噸上下,跌幅0.7%。
4. 合成材料市場
2018 年,合成材料市場整體上向好,價格漲幅較大,但波動也較大,走勢分化。比較而言,合成纖維原料價格整體漲勢相對較強,合成橡膠較弱。
合成樹脂:2018 年聚氯乙烯(LS-100)市場均價7002 元/噸,同比下跌2.2%;高密度聚乙烯(5000S)均價11002 元/噸,上漲6.5%;聚丙烯(F401)均價9693 元/噸,漲幅11.8%;PA66(101L)均價為33158元/噸,漲幅44.3%;POM(F20-03))均價為15148 元/噸,上漲14.7%;聚酯切片(長絲級半光)均價為8476 元/噸,漲幅14.4%。
合成橡膠:丁苯橡膠(一級)市場均價12398 元/噸,跌幅14.6%;順丁橡膠(1500)均價12728 元/噸,下跌14.2%;丁腈橡膠(26A)均價21422 元/噸,漲幅7.5%;氯丁橡膠(A-90)均價28031 元/噸,漲幅22.1%。
合成纖維原料:己內酰胺(≥99.9%)市場均價16323 元/噸,上漲5.2%;丙烯腈(≥99.9%)均價14930 元/噸,漲幅23.1%;精對苯二甲酸均價6533 元/噸,漲幅24.4%。
2018 年我國合成材料市場消費保持較快增長,表觀消費總量首次超過2 億噸,增幅約為7%,與上年持平。其中,合成樹脂增幅約4.0%。
總體而言,我國合成材料市場供需缺口較大,特別是高端市場,進口產品仍占主導。2018 年我國三大合成材料進口總量雖然有所下滑,但*量仍然較高。預計2019 年我國合成材料市場消費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增幅在6%左右;進口量繼續維持在較高位,但將保持下降趨勢,國內市場依然是全球爭奪的主要目標。
綜合目前市場供需變化,價格走勢和成本情況,以及未來原油價格波動趨勢等綜合判斷,預計2019 年合成材料市場價格總體可能呈現高位震蕩格局,有不同程度回調。其中,聚氯乙烯(LS-100)年均價在7000 元/噸左右,與上年大致持平;高密度聚乙烯(5000s)均價在10400 元/噸上下,降幅5.8%;聚丙烯(F401)均價約為9000 元/噸,下跌8.0%;己內酰胺均價大約15000 元/噸,跌幅9.5%;丙烯腈(≥99.9%)均價約為13500 元/噸,下跌11.2%;丁苯橡膠(1500)均價12500 元/噸上下,與上年持平。
5. 輪胎市場
2018 年,國內輪胎市場繼續疲軟,出口增速下滑,價格全面下挫,其中轎車輪胎跌幅較大。總體上看,我國輪胎市場供需矛盾突出,需求放緩,成本上升,價格低迷,競爭加劇,行業效益低位徘徊。市場監測顯示,載重子午胎(12.00R20-18PR)年均價為2158 元/條,同比下跌0.9%;轎車子午胎(215/55R16)均價為572 元/條,跌幅6.2%;輕卡斜交胎(7.50-16-14PR)654 元/條,下跌3.2%。
我國輪胎行業對外需市場依賴較大,近些年來,國際上輪胎產業加快發展,特別是今年以來,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盛行,中美貿易摩擦加劇,我輪胎出口壓力大增,企業經營困難持續加大。2018 年,我國輪胎出口交貨值雖然保持增長,但增速明顯減緩,增幅只有5.1%,比上年回落8.1 個百分點。我國輪胎出口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競爭激烈。從世界經濟增長和輪胎市場競爭趨勢分析,2019 年,全球輪胎市場仍面臨保護主義壁壘,價格可能繼續低位震蕩,國內輪胎市場將會延續弱勢格局,總體平穩,在成本支撐
下,年均價格可能與上年大致持平或有小幅上升。分析認為,2019 年我國輪胎行業結構調整、化解成本上升的任務仍然*艱巨,但產量會保持小幅增長,行業效益有所好轉。
(二)2019 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預測
根據宏觀經濟運行趨勢,行業生產、價格走勢,以及結構調整變化等綜合因素分析判斷,初步預計2019 年石油和化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8%左右;其中,化學工業主營收入增長約6%。
預計2019 年石油和化工行業利潤總額與上年基本持平或略有增加。
預計2019 年石油和化工行業出口交貨值增幅在15%上下。
預計全年原油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約5.0%;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增長約15%;成品油表觀消費量增長3.0%左右,其中柴油表觀消費量增長約1.0%;化肥表觀消費量與上年大致持平;合成樹脂表觀消費量增長約4.5%;乙烯表觀消費量增長約3.5%;燒堿表觀消費量增幅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