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19日,陜西省煤炭產量7075萬噸,同比減少3096萬噸,下降30%。有關方面預計,4月份大部分煤礦可實現復工復產;4月以后,陜西省的煤炭產量將逐步恢復正常。
神木市百吉礦業有限公司李家溝煤礦“1.12”重大煤塵爆炸事故以來,陜西省政府先后4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建立了安全生產月度會制度,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1月22日省政府印發通知,針對違規承包、采用淘汰工藝采煤、“三改四”車輛、榆林市“明盤”項目等9類重大隱患,在全省開展為期半年的煤礦安全大整治活動。
陜西省應急廳會同陜西煤監局印發了《陜西省承包煤礦井下生產隊伍管理規定(試行)》,對發包煤礦和承包隊伍提出了22條具體要求。目前,榆林市存在違規承包且未整改到位的礦井已全部停產。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出臺專門辦法,所屬煤礦立即停止外委隊伍作業,并著手全面清理外委隊伍,積極組建自營隊伍。
陜西省各相關部門和各產煤市(區)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扎實開展煤礦安全大整治和高風險煤礦安全“體檢”工作,全面排查風險隱患,強化驗收督導,取得了初步整改成效。截至3月19日,陜西省308處煤炭生產礦井已復工復產101處,全部履行了驗收、簽字程序。榆林市組織了由分管市領導牽頭的驗收組,逐礦驗收。陜西煤監局確定了65處高風險煤礦,組成了65個體檢組開展安全“體檢”式重點監察。3月份,又將榆林市20處堅硬頂板和低瓦斯礦井納入“體檢”范圍。
陜西省要求,省級各相關部門和各產煤市(區)政府要樹牢安全底線意識,把握好煤礦安全大整治工作契機,通過明確規范、細化標準、強化約束、嚴格督導,倒逼企業加快整改,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和生產
裝備機械化水平。
要在體制機制上“關緊后門、放開前門”,研究開辟綠色通道等措施,解決煤礦產能核增和產能置換問題,確保煤炭行業安全穩定、有序生產。在確保安全的同時,各地各部門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加快推進新建煤礦核準和聯合試運轉,加強調度協調,推動煤炭優質產能釋放,使陜西省煤炭產量逐步恢復正常。
要加快復工復產審核,加強復工復產審核驗收力量,推動市、縣優化流程、及時報備審簽,嚴格落實定期調度機制,提高辦事效率,加快煤礦復工復產進度,加快釋放煤炭產能。
陜西省要求,有關部門要科學謀劃下一步全省煤炭行業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國家綠色通道政策,加快煤礦建設項目前期審批、煤礦項目建設、建成煤礦項目投產驗收等手續辦理工作;要切實摸清符合產能核增條件的煤礦底數,鼓勵符合產能核增條件的煤礦企業積極購買外省產能置換指標,編制產能置換方案,進一步釋放優質煤炭產能。
要切實摸清“明盤”和超層越界開采底數,全面共享礦權許可范圍等相關信息,對違法違規問題要緊盯不放,加大查處力度,徹底清淤止血,恢復生態。
要研究動態監測和實地核查經費保障措施,加大舉報和查處的獎勵力度,解決基層單位經費保障困難等問題,研究礦權價款與煤炭資源開采強度掛鉤的管理辦法,確保煤炭資源有序開采。
要統一煤礦生產建設相關數據信息規范和標準,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機制。
有關部門預計,4月份以后,陜西省的煤礦將實現全面復工復產;5月底前將高質量完成全部“體檢”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