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聞風通訊員靳紅梅)截至4月30日,華北油田公司兩項自主知識產權成果已在各采油廠累計現場實施600余口井,措施平均有效率高達99.5%,實施油井平均檢泵周期由措施前的181天延長到852天,投入產出比高達1:5.9。這是公司將知識產權“無形”資產轉化“有形”效益的一個實例。
由工程技術研究院自主研發的“一種油氣井井下用耐鹽型緩蝕阻垢劑及其制備方法”和“一種車載式油井加藥裝置”,解決了特定原因導致的油氣井桿、管結垢腐蝕出現的檢泵作業頻繁以及加藥過程中的效率和準確性問題。
數據統計,“十三五”以來,華北油田共申報專利790件,獲得國家授權專利610件,相當于平均每兩天就授權一件專利,在股份公司90多家單位中排名第六。
在授權專利數量逐漸攀升的基礎上,專利的結構不斷優化,質量持續提高,發明專利占到授權專利總量的四分之一,累計創造經濟效益數億元。新技術新發明新創造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是企業實力的重要展現。“十三五”以來,華北油田把加強知識產權工作放在公司發展戰略層面上推動,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加強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強化科研人員知識產權的創造、轉化、應用、保護的能力和水平,推動油田知識產權數量和質量雙提升。
在組織管理上,對于自主創新技術和產品,公司組織開展常態化的創新創效產品立項認證、成果評審、信息發布、成果展示、推廣應用、表彰激勵等工作,形成了創新產品的推廣轉化長效機制。
在宣傳推動上,華北油田不斷創新形勢,突出主題,注重實效,通過電子屏幕、網頁專欄、員工答卷、展板展示、新聞報道等多種宣傳方式,全方位、立體宣傳,普及了知識產權相關基礎知識和法律規定,增強了科研人員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
華北油田及各二級單位還多次組織舉辦相關領域知識產權講座,普及知識產權相關知識,提升知識產權意識,充分調動廣大科技人員挖掘和申報知識產權的積極性。華北油田加強優秀知識產權成果的推廣應用,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這是對基層眾多有著發明創造想法的員工的激勵,催生他們創造出更多解決生產難題、提高生產效率的創新產品。
2017年以來,基層涌現創新創效產品數百項,在華北油田基層創新成果轉化平臺上,“防凍式收氣閥”“起下油管應急搶噴油套環空控流裝置”等28項創新成果走出廠院得到推廣,并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知識產權的推廣應用,不僅有效解決了科研生產難題,而且實現節能降耗、增收節支,在當前油價持續低迷的經濟條件下,為油田低成本、有效益、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大智慧動能,有的技術還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像一種井口滑動密封裝置,為國內首臺水井酸化過井口裝置,可大幅節約作業費用,為提高低孔低滲透砂巖油藏開發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通過加強優秀知識產權的推廣應用,不僅有效解決了科研生產難題,而且實現節能降耗、增收節支,在當前油價持續低迷的經濟條件下,為油田低成本、有效益、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大智慧動能,有的技術還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像一種井口滑動密封裝置,為國內首臺水井酸化過井口裝置,可大幅節約作業費用,為提高低孔低滲透砂巖油藏開發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大量基礎扎實的知識產權工作,讓員工對知識產權工作認識越來越深刻,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催生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像采油五廠員工付亞榮,連續9年獲得河北省技術發明獎,累計獲得國家授權專利183件,其中發明專利125件。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