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互聯網+”到“智能+”——物聯網、云計算、邊緣計算、大數據、區塊鏈、5G、人工智能等技術正不斷滲入石化行業的生產活動中。“智能+”在提升石化企業生產運營效率的同時,也帶來一系列安全隱患。如何提升智能時代石化生產活動的本質安全,成為業內企業必須深思的問題。
5月9日,由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產業聯盟主辦、中國自動化學會、智能制造推進合作創新聯盟、邊緣計算產業聯盟、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協辦的 “2019工業安全大會(ISSC2019)”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工業安全是實現石化產業等
制造業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連接的關鍵支撐,也是發展工業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有力保障。實現工業過程的本質安全,需要政府、行業、企業不同層面共同努力,共建工業安全生態圈。
記者從會上獲悉,工業安全正深切影響著石化行業的發展進程。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副司長王建偉表示,加強工業信息安全防護,推動新一輪工業變革,已經成為當前各發達國家重塑工業發展新優勢、搶占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
工業安全產業聯盟副理事長、和利時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邵柏慶談到,工業安全直接影響著我國工業健康發展的命脈。加大資源投入、加快核心技術攻關,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工業自動化和信息化系統,是當前我國工業安全工作的關鍵一環。
作為高危行業,安全生產是石化行業的第一要務。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史學玲向記者表示,工控安全保障體系覆蓋工控安全建設全生命周期,工業控制系統和工業保護系統失效是導致工業過程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為實現生產過程的本質安全,要利用安全一體化技術綜合協調,建立高可信性的控制系統,保證生產正常運行、保證所有的安全保護層功能正確可靠。
啟明星辰信息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業互聯網安全事業部副總經理則原真提出,工業安全建設的工作重點,應圍繞五方面展開,即:工控網絡的風險評估、生產網和管理網的隔離防護、工控網絡的異常檢測和監測、生產網安全域的邊界檢測與防護以及生產網內部安全建設。
除了工控系統本身功能的建設和優化外,工業網絡的信息安全也不容小覷。近些年來,包括能源行業在內,諸多產業的工控系統網絡遭受到惡意攻擊。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冷杉認為,采用工程技術的方法,可實時感知惡意智力給網絡帶來的不確定性、不可知性和多變性,將工業系統*終導向安全運行。
工業安全產業聯盟副理事長、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楊建軍則強調法律保護和標準制定在維護工業信息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標準,是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相關政策法規實施的有效保障,也是規范相關領域技術、產品研發應用,促進產業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他表示,聯盟將繼續致力于工業信息安全相關技術與市場研究、標準研發、測試認證等工作,搭建交流平臺,發揮橋梁作用,為工業信息安全領域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