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有關政策,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在積極組織實施 ‘小微企業質量管理提升行動’,運用質量認證手段,幫助小微企業加強質量管理,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監督管理司副司長薄昱民日前在參加第十六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新聞發布會時如是說。
薄昱民介紹,小微企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生力軍。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企業總數是3033.7萬戶,其中小微企業占80%以上,是*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市場主體。小微企業向市場提供了大量的產品和服務,滿足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需求。但同時薄昱民指出,小微企業普遍缺乏質量管理和相關技術手段,質量管理體系不完善,導致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亟需提升。據統計,我國小微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覆蓋程度不足10%,獲得認證的比例也不足3%,加之他們的檢驗檢測技術手段和設施不足,質量管理人才匱乏,導致質量水平不穩定,管理成本和風險較高,整體的質量水平有待提升。
薄昱民指出,助力小微企業提升質量水平,質量認證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手段。質量認證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質量管理、提高市場效率的基礎性制度,具有市場化、國際化的特點,被稱為質量管理的 “體檢證”、市場經濟的 “信用證”、國際貿易的 “通行證”。它的本質屬性是 “傳遞信任,服務發展”,通過獨立公正的第三方對企業及其產品、服務質量作出合格評價,向消費者、企業、政府部門、國際社會傳遞信任,幫助企業加強質量管理,提高供給質量和市場信譽。截至目前,全國已有540家認證機構,在各行各業廣泛開展產品、服務、管理體系等認證,累計頒發各類有效證書202.6萬張,獲證企業組織60多萬家。
質量認證對小微企業的具體幫助和作用,薄昱民總結了三條:
一是幫助企業加強質量管理。ISO9001認證是國際公認的質量管理優良方法,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初引入這項認證制度,目前已有50萬家企業通過認證,ISO9001認證為我國廣大企業增強質量意識、普及質量管理知識、培養質量管理人才、提高質量管理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做出了重要貢獻。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2012年在中國的調查結果顯示,98%的獲證企業認為通過ISO 9001認證得到了顯著的好處,是 “值得”或 “非常值得”的。
二是降低產品合規風險。質量認證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 “保底線”,通過強制性認證手段,保證進入市場的產品符合安全、健康、環保要求,防止企業因產品合規風險而遭受損失。小微企業由于質量管理能力有限,產品安全風險相對更高。比如兒童安全座椅,基本上都是我國的小微企業生產,過去產品合格率不到20%。實施CCC認證后,國內產品合格率提升到97%以上。
三是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近年來,在智能家電、高清電視、高潔凈度衛生用品等消費品領域以及電子商務、健康保健等服務領域開展的高端品質認證,讓小微企業受惠于質量提升,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和市場占有率。以服務業為例,服務認證證書數量由2017年底約5000張增加到目前約2萬張。
多措并舉引導小微企業認證
薄昱民說,正因為質量認證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去年1月,國務院專門印發了 《關于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 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到要針對不同類型企業的特點開展質量服務行動,引導各類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獲得認證,提升質量管理水平。 “我們開展的 ‘小微企業質量管理提升行動’正是落實國務院文件精神的具體體現。”截止到目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此次提升行動中已經開展了五項工作。
開展調研摸底,初步摸清了小微企業的質量管理現狀。去年調研了10個行業15052家小微企業,分析了不同行業小微企業存在的問題。數據表明,27.1%的小微企業質量管理制度不健全、執行不到位,主要影響因素是領導重視程度不足 (占93.3%)、標準理解不足 (占72.7%)和人員能力不足 (占56.7%)。
基于問題導向,制定了符合小微企業實際的質量管理體系指南。在相關行業,組織*針對問題,編寫了16份質量管理體系指導文件,指導小微企業查找質量管理突出問題,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質量管理體系。這些指導文件在ISO9001通用標準的基礎上,針對小微企業實際,更加突出了簡便、易用、高效、低成本等要求。
建立培訓平臺,免費為小微企業提供質量管理培訓。開發了 “百萬企業全面質量管理培訓平臺”,免費向企業提供標準、認證等方面培訓,目前已有9.2萬名企業員工通過注冊獲得了培訓,涉及300多個地級市,2000多個縣。
推動企業換版,建立更加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推動45萬家企業依據新版ISO9001標準要求,梳理完善原有的質量管理體系,并完成認證換版工作。
強調專業能力,建立具有行業特色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制度。組織起草了12項認證認可行業標準,積極支持并推動船舶、汽車、機械鑄造、勘察設計、氣象監測等行業建立具有行業特色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制度。
薄昱民還在會上介紹了下一步采取的舉措。
幫助小微企業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質量管理體系,增強全面質量管理能力。在化工、機械、金屬、光電設備、信息技術等5個行業,通過小微企業驗證,對前期起草的16份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指南及認證審核指南進行修改完善,并編纂小微企業質量管理優良案例。在更多的行業,通過制定通俗易懂的技術指南、開展企業培訓和經驗交流等方式,幫助小微企業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質量管理體系,解決質量痛點問題。發揮社會共治作用,鼓勵認證機構與行業協會組織開展合作,為小微企業提供標準研發、咨詢、培訓、認證等一體化服務,并引導相關方采信認證結果,使小微企業真正得到實惠。
針對小微企業集中的廣東、浙江、江蘇等區域和小微企業集中的領域,加快推行高端品質認證,提升產品和服務供給質量。比如在消費品和
裝備制造領域,重點針對小家電、建材家居等產品開展智能產品認證、綠色產品認證,并針對北斗導航、機器人等上下游配套產品開展相應認證,幫助小微企業提供供應鏈價值。
大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推動檢測認證結果的國際互認。通過雙多邊的國際合作,來幫助獲證企業在全球更多的市場獲得接受。既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也幫助境外企業更加便利地進入到中國市場,推動構建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
薄昱民最后說: “質量的主體責任在企業,政府只是搭臺,廣大中小微企業是主角。我們希望充分發揮中小微企業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激發企業內生動力,推動產品和服務質量不斷提升,讓廣大的中小微企業都能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