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豬肉生產大國,但自2018年8月3日,我國第一例非洲豬瘟確診后,全國多地檢測出了非洲豬瘟。號稱養豬業“頭號殺手”的非洲豬瘟,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幾乎可達100%,因此豬瘟爆發后,我國生豬養殖產業受到了極大的損失,雖說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患傳染病,但非洲豬瘟事件的爆發也使豬肉市場一度動蕩。
為了穩定生豬養殖發展和避免問題豬肉流入市場,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持續強化防控措施,在防止疫情擴散蔓延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同時也看到了生豬產業鏈監管中還存在著不少薄弱環節,有的地區使用餐廚廢棄物喂豬現象仍然比較普遍,生豬調運管理不夠嚴格,屠宰加工流通環節非洲豬瘟檢測能力不足,基層動物防疫體系不健全,防疫能力仍存在短板,防控形勢依然復雜嚴峻。為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全面提升動物疫病防控能力,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關于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對全面加強生豬產業鏈各環節監管提出了以下十點要求。一是加強養豬場(戶)防疫監管,深入推進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提高養豬場(戶)生物安全防護水平,落實關鍵防控措施;二是加強餐廚廢棄物管理。對餐廚廢棄物實行統一收集、密閉運輸、集中處理、閉環監管,細化完善廚余廢棄物全鏈條管理責任;三是規范生豬產地檢疫管理。合理布局產地檢疫報檢點,落實貨主產地檢疫申報主體責任;四是加強生豬及生豬產品調運管理。強化運輸車輛管理,建立生豬指定通道運輸制度,加強運輸過程監管;五是加強生豬屠宰監管。嚴格執行生豬定點屠宰制度,落實駐場獸醫制度;六是加強生豬產品加工經營環節監管。實施加工經營主體檢查檢測制度,強化加工經營環節監督檢查;七是加強區域化和進出境管理。加快實施分區防控,降低疫情跨區域傳播風險,鼓勵創建非洲豬瘟無疫區和無疫小區,強化進出境查驗檢疫和打擊走私;八是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采取有效措施穩定基層機構隊伍,強化執法隊伍動物防疫專業力量,完善動物防疫體系;九是加強動物防疫責任落實。明確各方責任,嚴肅追責問責;十是穩定生豬生產發展。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加大對生豬生產發展的政策支持力量,以加快生豬產業轉型升級。
此次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意見》體現了我國豬瘟監管防控上的不足,相信在《意見》發布實施后,各有關部門會依照要求辦事,部署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全面提升動物疫病防控能力,推動豬肉產業鏈的管理朝著科學、合理的方向發展。
更多詳情請點擊:《關于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