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是將科技部管理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專項,發改委、工信部共同管理的產業技術研究基金,農業部、衛計委等13個部門管理的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整合而成的。該計劃自實施以來,組織產學研優勢力量協同攻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主要領域提出了整體的解決方案。
繼6月份科技部公布的數十項專項申報指南后,近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再次啟動。7月23日,科技部根據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國發[2014]64號)的總體部署,按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組織管理的相關要求,公布了固廢資源化等12個重點專項2019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并鼓勵各大符合要求的單位和機構組織積極參與。
12項重點專項項目公布 研究資金投入多
縱覽項目清單,我們發現本次項目總預算為47.232億元。在這12個項目中,有不少項目撥款超過了1億元人民幣,分別是固廢資源化、場地土壤污染成因與治理技術、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范、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范(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專題任務)、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食品安全關鍵技術研發、中醫藥現代化研究、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這8項。
還有4項重點專項項目雖撥款未過億,但投資也不低。其中,海洋環境安全保障項目國撥款2200萬元、公共安全風險防控與應急技術
裝備國撥款5000萬元、生物醫用材料研發與組織器官修復替代國撥款7000萬元、生物安全關鍵技術研發國撥款9000萬元。
聚焦環境治理與監測 項目覆蓋多方面
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其中,空氣、水和土壤是人類需要珍惜的三大生命要素。為了創建優美的環境,共促衛生健康,2019年度重點研發項目也覆蓋了固廢、土壤污染、海洋環境等方面。
以固廢資源化項目為例,本專項擬部署了34個研究方向,國撥經費概算約為7億元,項目執行期3~4年,重點針對固廢源頭減量、智能分類回收、清潔增值利用、高效安全轉化、智能精深拆解、精準管控決策,以及綜合集成示范等內容部署和相關研究,突破一批前瞻性、重大性、急迫性的核心關鍵技術和系統解決方案,以及一批核心關鍵器件和
裝備。
此外,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范這一重點專項實施方案是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和地方制定的,主要是圍繞大地震災害監測預警及風險防范、重大地質災害快速識別與風險防控、極端氣象監測預警及風險防范等5項重點任務開展科研攻關和應用示范,以提升國家放在減災救災能力,保障人們生命財產安全和國家社會經濟安全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面向醫藥與食品 健康安全有保障
飲食與身體有著密切的聯系,俗話說病從口入,誤食一些不干凈的食物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損害。為了實現我國食品安全從“被動應對”向“主動保障”的轉變,此次食品安全關鍵技術研發項目在往年任務部署的基礎上,從下設食品安全保障機理機制基礎研究、食品安全關鍵共性技術和產品研發、食品安全關鍵技術轉化集成和綜合示范三個部署出發,以有效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和推動食品相關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醫療衛生事業同樣關系到人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老病死,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而中醫藥經過幾千年的實踐,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世界醫學發展的道路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為了提升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層次,加快中醫藥服務的現代提升和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的發展,中醫藥現代化研究專項部署從基礎、臨床、產業三個環節進行全鏈條、一體化設計。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能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領域提供持續性的支撐和引領,相信未來這些專項項目研究取得的進展能為我國環境、醫療、食品安全等領域貢獻更多新興的力量和技術,以更好地促進這些領域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