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國際油價暴跌沖擊石油行業

作者: 2020年05月09日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國際原油市場自3月6日起大幅波動,原油價格創近20年新低。國際原油市場進入新一輪動蕩期必將對全球石油行業上游生產經營造成巨大沖擊,石油公司現階段須創新發展全力應對。

□?侯明揚

低油價和新一輪動蕩期將嚴重影響全球石油行業上游投資,從供需兩端制約全球天然氣市場發展,各國政府或將重新審視未來能源轉型的緊迫性。

國際原油市場自3月6日起大幅波動,原油價格創近20年新低。國際原油市場進入新一輪動蕩期必將對全球石油行業上游生產經營造成巨大沖擊,石油公司現階段須創新發展全力應對。

“歐佩克+”協議減產未果引發國際原油價格暴跌

3月6日,在以沙特為首的11個歐佩克產油國和以俄羅斯為首的11個非歐佩克產油國聯合召開的第8次部長級會議上,俄羅斯拒絕了沙特提出的“在2019年12月已達成的170萬桶/日減產額度基礎上,再減產150萬桶/日至2020年底”提議,“歐佩克+”減產聯盟分裂。3月7日,沙特即宣布大幅降低售往歐洲、遠東和美國等區域原油價格。其中,4月擬向亞洲出售原油定價下調4~6美元/桶,擬向美國出售原油定價下調7美元/桶,擬向西北歐出售原油定價下調8美元/桶。沙特還通過非官方渠道表示,如有市場需求,該國能夠將原油產量在4月提升為1000萬~1200萬桶/日水平。受此影響,國際原油市場自3月6日起大幅下跌。截至3月30日,倫敦布倫特和紐約WTI兩大國際基準原油價格最低分別跌至20美元/桶和25美元/桶以下,均創近20年新低。

從事件成因看,有限市場需求下的“零和博弈”是本次國際油價暴跌的根本原因。2011年以來,“頁巖革命”推動美國原油產量持續增長,逐步成為影響國際原油市場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截至2019年底,美國頁巖油產量已超過900萬桶/日,支撐其原油產量增長為1300萬桶/日左右,成為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為應對美國頁巖油產量提高帶來的全球原油市場供給過剩,“歐佩克+”自2016年12月形成減產機制,并已成功達成多輪減產協議,在2018年和2019年基本實現了國際原油市場供需“弱平衡”態勢。但進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擴散,疊加能源行業面向清潔、可再生轉型發展,原油需求預期增長受限,權威咨詢機構IHS預測一季度全球原油需求同比減少380萬桶/日。需求不足客觀上強化了美國頁巖油與歐佩克和俄羅斯等傳統產油國搶占原油市場份額的“零和博弈”,導致沙特和俄羅斯等國家將油氣出口策略由“在相對較高的價格區間內出售穩定份額的原油獲取收益”轉向“在相對不確定的價格區間內加大原油出售份額獲取收益”,直接引發了3月國際原油市場動蕩和國際油價大跌。

從發展趨勢看,盡管國際原油市場仍處于新一輪動蕩期,但國際油價未來持續大幅下跌可能性較小,在各類替代能源短期內無法對全球原油市場產生顛覆性影響的背景下,成本因素將成為支撐國際油價近中期波動的底線。一方面,由于美國油氣行業基本接近完全市場化運作,從理論上看,當油價低于開發成本時,頁巖油產量將停滯。另一方面,歐佩克和俄羅斯等常規產油國原油邊際生產成本相對較低,但國家經濟與福利體系的運行成本非常高,且財政支出嚴重依賴原油出口收入。因此,不排除國際油價短期內因資本市場“反應過激”而進一步下探,但從成本因素分析,國際油價較大概率將出現“觸底反彈”,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巨大沖擊,油價反彈可能力度較弱且存在多輪反復,國際油價在40美元/桶左右的較低油價區間波動或將成為常態。

低油價可能嚴重影響全球石油行業上游投資

與2014~2015年之前數輪國際原油市場劇烈震蕩不同,一方面,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世界經濟和金融市場穩定的大背景下,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各地區金融市場普遍出現“股債雙殺”,國際石油公司通過資本手段獲取資金極為困難;另一方面,近年來全球油氣上游并購市場復蘇乏力,進入2020年后更是出現明顯的流動性缺乏,也限制了石油公司通過剝離資產獲取現金流。因此,大幅削減投資成為國際石油公司“自救”的主要手段。

從投資水平看,根據伍德麥肯茲公司最新預測,2020年全球上游投資僅為3600億美元,較2019年下降約25%,并將創下2010年以來新低,且此投資預測值有可能在未來數周內隨著國際原油市場波動加劇而進一步下調。

從投資領域看,油氣勘探、非常規與深水油氣開發、LNG相關項目建設和油氣工程服務等相關投資,都大概率受到低油價因素的明顯沖擊。

油氣勘探方面,作為最容易被削減的短期投資,預計2020年全球上游勘探費用僅為220億美元,明顯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而且,如果低油價持續,2021年全球上游勘探費用可能近一步削減至200億美元以下。

頁巖油方面,其投資占全球上游投資總額四分之一,受油價因素影響也更為明顯,預計較2019年投資水平至少減少30%。據測算,在50美元/桶油價下,約45%的頁巖油開發項目可以實現超過15%的投資回報率;在35美元/桶油價下,僅有不足10%的頁巖油開發項目能夠實現15%的投資回報率。目前,部分美國頁巖油開發商已宣布大幅削減上游投資,如在二疊紀盆地擁有大量頁巖油資產的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已宣布減少32%的資本投資,阿帕奇公司則暫停了在二疊紀盆地的全部鉆井活動。

深水油氣方面,預計僅有圭亞那和巴西等地區部分資源條件較好的深水油氣原油開發項目受低油價沖擊相對較小。其中,埃克森美孚公司圭亞那Liza油田開發項目在30美元/桶油價下仍可達到15%以上的投資回報;巴西部分深水鹽下油田開發項目2020年在30美元/桶油價下也能夠達到現金流中性。

LNG相關項目建設方面,預計俄羅斯、卡塔爾和莫桑比克部分LNG項目投資受到低油價影響較小,可能在2020~2021年間獲得最終投資決定,合計將實現超過700億美元的上游投資;東南亞、非洲、澳大利亞和英國北海部分LNG建設項目則將被推遲或取消。

此外,工程服務板塊方面,受利潤率低、供給過剩及投資者投資偏好較差等因素影響,預計其2020年復蘇乏力,相關企業將普遍面臨極大經營壓力。伍德麥肯茲公司認為,該業務板塊可能出現較大規模的并購活動,同時,部分規模小、技術專、效率高的工程服務公司或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當然,如同硬幣的兩面,即使低油價導致全球上游油氣市場走勢低迷,但對少數財務狀況優良、現金流相對充足的國際石油公司而言,現階段正是實施“反周期”油氣投資戰略的良好時機。譬如,卡塔爾國家石油公司近年來將發展重點轉向勘探領域,自2016年起通過并購等手段獲得了超過40個成本相對合理的深水區塊并開展勘探工作,項目主要集中在巴西、圭亞那、南非、埃及、莫桑比克和肯尼亞等近期發現“熱點”海域。通過加強勘探,卡塔爾國家石油公司已收獲頗豐,初步統計2019年在全球范圍內新發現油氣資源量達到15億桶油當量。

低油價將從供需兩端制約全球天然氣市場發展

國際油價暴跌對各類石油公司油氣生產經營造成巨大沖擊,同樣也對全球天然氣市場近中期發展影響較大。供給方面,從地區的角度看,在美國,頁巖氣產量在短期內受本輪國際油價暴跌影響最大。頁巖氣產量預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部分頁巖氣產量為頁巖油生產的伴生氣,而在當前30美元/桶左右的國際油價下,有生產商預計將停止一定規模的“不經濟”頁巖油開發。根據伍德麥肯茲公司預測,至2020年底,美國頁巖氣產量將較3月初平均下降約9億立方英尺/日;至2021年底,美國頁巖氣產量將降至874億立方英尺/日,明顯低于油價暴跌前905億立方英尺/日的預測值;僅在二疊紀盆地,頁巖氣在2020年和2021年底產量將分別較3月初下降2億立方英尺/日和8億立方英尺/日。在澳大利亞,桑托斯和Origin等部分煤層氣生產商原計劃以與油價指數綁定的價格出口LNG,但受低油價沖擊,預計其煤層氣開發規模將受一定影響,相關LNG項目建設也將受到更嚴格的審查限制。在巴西,油價大跌預計將使該國深水鹽下油田開發進程進一步放緩,將延緩部分深水油田伴生天然氣對其國內市場的供給。而在尼日利亞和阿爾及利亞等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低油價將嚴重影響國家財政收入,可能影響國內天然氣投資水平及未來產量增長。

需求方面,各地區天然氣消費受油價下跌沖擊差異較大。在亞洲地區,韓國受季節性限煤政策鼓勵,國內天然氣消費量保持增長,同時,由于韓國國家天然氣公司圍繞“天然氣加權平均成本”的定價體系,具有對油價走勢反應的滯后性,預計未來3~6個月其供應天然氣價格將有較大幅度下降,進一步支撐天然氣消費增長。而在35美元/桶以下油價區間,我國部分進口天然氣成本持續降低,將刺激下游終端消費規模有所擴大,對新冠肺炎疫情后國內復工復產作用積極。但受現階段能源供需結構影響,未來國內天然氣消費規模大幅增長,或仍將依賴政府“煤改氣”政策支持。印度情況與中、韓兩國不同,低油價將延緩其工業部門能源供給由原油向天然氣轉型的步伐,也使當前該國進口LNG銷售面臨低價油品的激烈競爭。歐洲地區由于較高的天然氣市場占比及較大比例與油價掛鉤的天然氣供應,消費規模受本輪油價大跌影響相對較小,而部分西班牙天然氣銷售商甚至計劃增加從阿爾及利亞進口與油價指數掛鉤的管道天然氣數量。

國際原油市場新一輪動蕩或將改變全球能源轉型步伐

近年來,石油行業發展面臨環保壓力逐步增大,推動部分國際石油巨頭集中提出能源戰略轉型。譬如,歐洲委員會2019年底發布了《歐洲綠色新政》,宣布到2050年實現“氣候中立”目標;歐洲投資銀行也決定自2021年起不再為包括油氣在內的化石能源項目提供貸款。受上述影響,BP公司提出將積極應對全球能源市場新變化,將采取包括增加對非石油和天然氣業務投資比例等措施,力爭在2050年前實現“凈零排放”。而在此前,殼牌、道達爾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等多家國際石油巨頭均已發布了面向清潔能源的轉型發展策略。事實上,石油行業積極適應面向清潔、可再生等全球性能源轉型趨勢的態度,限制了未來油氣消費市場增長預期,客觀上也對本次世界油氣市場動蕩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而從發展態勢上看,現階段國際油價大幅波動或將改變石油和天然氣在未來世界能源消費市場中的地位。一方面,從歷史上看,如果低油價期間油氣行業上游投資大幅減少,將導致未來一段時期后油氣增長放緩及油氣價格上漲。但在現階段信息化、數字化技術及各類新材料等共同推動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如果以5~10年為期限,某種新能源有可能因關鍵技術突破而對傳統油氣資源產生替代,進而改變石油在全球能源消費結構中的主體地位,也將徹底轉變現階段油氣行業對天然氣在全球能源轉型中可能長達數十年主力“過渡能源”的定位。

另一方面,如果國際原油市場動蕩持續,各國政府或將重新審視未來能源轉型的緊迫性。盡管低油價將使原油和天然氣在經濟性方面對風能、氫能和光電等的競爭優勢進一步擴大,也將在一段程度上抑制各類新能源發展,但考慮到近年來全球原油市場因地緣風險、氣候變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各類因素導致國際油氣價格頻繁大幅波動,并嚴重動搖各國乃至世界實體經濟發展及金融市場穩定,以中日韓為代表的部分油氣進口國政府或將“痛下決心”,通過大力扶持風電、光伏、氫能、地熱和電動汽車等新能源產業發展,保障國內能源供給安全,這同樣將對全球石油與天然氣市場產生顛覆性影響。

創新發展是石油行業應對國際原油市場動蕩的關鍵

從歷史實踐看,美國“頁巖革命”應對油價沖擊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優化,頁巖油開發成本由最初超過100美元/桶下降為45~55美元/桶,日產量在10萬桶以上大公司的桶油當量成本更是低至33~42美元/桶,支撐美國原油產量近10年來持續穩定增長。

美國頁巖油開發對石油行業創新發展的借鑒在于:一是理論創新是前提。創新性提出“源儲一體、全盆找油”的非常規石油地質理論,并通過“甜點優選、分級開發”策略,極大提高了石油儲量基礎和開發建產能力。二是技術進步是核心。超長水平井技術、“一趟鉆”鉆井技術、立體井網布井技術、密切割水力壓裂技術等,不斷推動單井產量創新高、開發成本持續走低。三是政府扶持是關鍵。從上世紀80年代起,美國歷屆政府就持續對頁巖油氣開發給予財稅優惠,大量撥款支持關鍵技術研發、《安全飲用水法》對壓裂用水豁免、解除原油出口禁令等,推動了頁巖油加快發展。據2017年美國財政部發布的《美國化石燃料補貼同行審議自述報告》,美國頁巖油境內生產稅收抵免6%、財產折耗額抵免15%、勘探開發費用抵免70%。四是金融市場是保障。美國市場經濟高度發達,金融市場開放完善,融資渠道多元靈活、成本低廉,風險投資催生幾千家中小企業在頁巖油領域競爭創新,推動實現頁巖油產量快速增長。五是油服體系是助力。美國石油技術服務公司眾多,在各自領域技術特色突出,或專注于單一地區頁巖油開發,在一定領域或一定地區收到很好效果。

此外,石油公司還需要高度重視能源轉型的潛在影響。在戰略層面,要順應能源行業由“高碳發展”逐步向近中期“低碳發展”,以及向未來中長期“無碳發展”的演進趨勢,著眼長遠、提前謀劃,探索向世界領先的綜合性能源公司轉型發展。在策略層面,首先要明確未來能源轉型的順序,包括現階段優先發揮好天然氣和碳捕集與封存等的過渡作用,并在特定的地質資源富集區內探索地熱等已有可再生能源項目,最后逐步探索向氫能、風電、光電及儲能等其他業務轉型發展。其次要結合現有業務探索能源轉型,如將光電、光熱項目與蒸汽驅油等提高采收率項目相結合,以及利用油氣田作業空間大的優勢,實現與風、光等新能源共同發展等。再次要利用已有渠道保障能源轉型,如利用現有成品油銷售網絡提前規劃未來可再生能源銷售。最后要通過加強與各類新能源和金融企業的合作,充分認識并合理規避能源轉型過程中的各類風險。

(作者單位: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天然氣 原油 頁巖革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