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全球化的發展,我國計量校準市場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但與經濟發展對高質量計量校準服務的廣泛需求相比,我國計量校準市場的發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存在著限制計量校準市場良性發展的制度性因素。
計量校準是國際上普遍采用的一種保證量值準確可靠的技術手段,廣泛存在于社會生產生活實踐中,對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激發潛力、釋放活力,有必要通過制定《計量校準管理辦法》賦予計量校準活動以合法性認同,推動我國現代計量測試服務體系的建立完善,滿足傳統計量體系與世界接軌的融合需求,進一步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據悉,2020年5月13日,《計量校準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研討會在京召開。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一級巡視員張益群、中國計量協會秘書長王曉冬出席會議。在京專家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與在上海的起草組,就征集到的63家單位提出的170余條意見進行了討論,對其中計量校準定位、計量標準溯源要求、分包等條款進行了重點研究。
會議由計量司計量管理與技術規范處、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計量處聯合主持。中國計量院、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北京市計量檢測科學研究院等機構派代表參加了會議。
最后,在規定條件下,為確定計量儀器或測量系統的示值或實物量具或標準物質所代表的值與相對應的被測量的已知值之間關系的一組操作就是校準,而計量是實現單位統一、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或者說是以實現單位統一、量值準確可靠為目的的測量。 它涉及整個測量領域,并按法律規定,對測量起著指導、監督、保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