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健康和生命受到空前關注的世紀,隨著食品、藥品安全事件的頻繁出現,國家對包裝材料的監管越來越重視。在我國,食品和藥品包裝占據了塑料軟包裝銷售總額的60%以上。因為食品中的脂肪和蛋白質,藥品中的有效成分在氧氣存在條件下容易發生分解、氧化、變色、變質、甚至產生毒性,所以為了在流通過程中保持食品新鮮并安全衛生地提供給消費者,必須對食品包裝的氧氣透過率的阻隔性進行檢測。
當前,針對塑料軟包裝進行氧氣的阻隔性檢測一般使用檢測儀器,而儀器的準確與可靠,直接影響到廣大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與身體健康。因此,為了保證產品質量,達到量值準確、統一的目的,盡快制定《氧氣透過率測定儀校準規范》是十分必要的,它既滿足了當前社會發展、技術進步的需要,又對透過率檢測技術的發展,完善我國的量值溯源體系和保障人民群眾安全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擬發布實施《氧氣透過率測定儀校準規范》(征求意見稿)。該項校準規范主要內容包括范圍、引用文件、術語和計量單位、概述、計量特性、校準條件、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校準結果表達與處理、復校時間間隔等,適用于塑料薄膜、薄片、復合材料、鋁箔、輸液袋、輸液瓶、玻璃紙、塑料涂覆織物等包裝材料及容器的氧氣透過量阻隔性測試的氧氣透過率測定儀(以下簡稱儀器)的校準。
據了解,該檢測儀器依據庫侖電量法原理等壓法測試,測試腔分上下兩部分,薄膜固定在中間,高純氧氣在薄膜的上腔流動,高純氮氣在薄膜的下腔流動,氧分子透過薄膜擴散到另一側的氮氣中,被流動的氮氣攜帶至傳感器,通過對傳感器測量到的氧氣濃度進行分析,從而計算出氧氣透過率結果來表示。
儀器的計量特性如下表所示:
儀器的校準條件包括:供電電源:(220±22)V,(50±1)Hz;環境溫度:(23±3)℃;相對濕度:≤75%;周圍環境無影響儀器正常工作的機械振動和電磁場干擾;實驗用氮氣和氧氣應干燥且純度滿足儀器的使用要求,一般不低于99.995%。校準用標準物質及設備有25μm PET聚酯薄膜氧氣透過率標準物質、125μm PET聚酯薄膜氧氣透過率標準物質以及鉑電阻溫度計(最大允許誤差±0.3℃)。
校準項目如下表所示:
校準方法包括溫度設定值誤差、溫度穩定性、透過率的示值誤差、透過率的示值重復性這幾個方面。最后,關于儀器的復校時間間隔,新規范指出:建議復校時間間隔不超過12個月。由于復校時間間隔的長短是由儀器的使用情況、使用者、儀器本身質量等諸因素所決定的,因此送校單位可根據實際使用情況自主決定復校時間間隔。
以上新規范在制修訂的過程中引用參考了《JJF 1059.1-2012 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JJF 1071-2010 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GB/T 19789 包裝材料塑料薄膜和薄片氧氣透過性試驗庫侖計檢測法》、《GB/T 2918 塑料試樣狀態調節和試驗的標準環境》。
更多詳情請點擊以下附件:
《氧氣透過率測定儀校準規范》(征求意見稿)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