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 政策標準】 近日,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規范環境空氣中羧酸類化合物的測定方法,生態環境部初擬了《環境空氣 羧酸類化合物的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法》,現面對社會大眾發布征求意見稿。
本標準引用了HJ/T 55 大氣污染物無組織排放監測技術導則、HJ 194 環境空氣質量手工監測技術規范,規定了測定環境空氣中6種羧酸類化合物的氣相色譜-質譜法,適用于環境空氣和無組織排放監控點空氣中乙酸、丙酸、正丁酸、丙烯酸、異戊 酸和正戊酸 6 種羧酸的測定。
根據文件,該標準所述的方法原理是以浸漬硅膠采樣管采集環境空氣和無組織排放監控點空氣中的羧酸類化合物,經水超聲解吸、甲基叔丁基醚萃取、濃縮、定容后用氣相色譜分離,質譜檢測。根據保留時間、特征離子質荷比及其豐度比定性,內標法定量。
當采樣體積60 L,濃縮定容體積為 1.0 ml 時,乙酸、丙酸、正丁酸、丙烯酸、異戊酸和正戊酸的方法檢出限分別為 7 µg/m3、2 µg/m3、0.3 µg/m3、0.7 µg/m3、0.2 µg/m3 和 0.3 µg/m3,測定下限分別為 28 µg/m3、8 µg/m3、1.2 µg/m3、2.8 µg/m3、0.8 µg/m3和1.2 µg/m3。
文件還指出,測定過程主要用到:空氣采樣器、氣相色譜-質譜儀、色譜柱、超聲波清洗器、樣品管、分析天平等一般實驗室常用儀器和設備。
應該注意的是,通過樣品中目標物與校準系列中目標物的保留時間、特征離子質荷比及其豐度比等信息比較,對目標物進行定性。樣品中目標物的相對保留時間與校準系列中該化合物的相對保留時間的差值應在±0.03 以內。樣品中目標物的定性離子相對于定量離子的相對豐度與校準系列中該化合物的相對豐度比較,其相對偏差應在±30%以內。
特別提出的是,實驗中使用的部分溶劑具有一定毒性,標準溶液配制及樣品前處理過程應在通風 櫥內進行;操作時應按規定要求佩戴防護器具,避免直接接觸皮膚和衣服。
相關文件:《環境空氣 羧酸類化合物的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法》征求意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