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 政策標準】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核 安全法》,規范輻射事故應急監測,生態環境部擬定了《輻射事故應急監測技術規范》發布稿并予以公示。
如文件所述,輻射事故主要指下列設施或活動的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或者放射性物質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人員受到意外的異常照射,或者造成環境放射性污染的事件。實施應急監測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公眾健康和輻射環境安全,減少事故造成的危害,為事故的判斷和應急決策提供數據;提供決定實施緊急防護行動所需的監測數據;為開展事故定性定級、環境影響及劑量評價提供關鍵數據;搜尋丟失、被盜、失控的放射性物質;向公眾提供輻射環境狀況監測數據。
本次文件由浙江省輻射環境監測站(生態環境部輻射環境監測技術中心)、生態環境部核與 輻射安全中心、廣東省環境輻射監測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輻射環境監督管理站共同起草,規定了輻射事故應急監測的一般原則、現場監測、采樣分析、安全防護、質量保證、數據處 理與監測報告等技術要求,適用于核技術利用、放射性物品運輸以及放射性廢物處理、貯存和處置設施或活動等原因引 發的輻射事故的應急監測。
本標準內容引用了GB 18871 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T 8170 數值修約規則與極限數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10264 個人和環境監測用個人熱釋光劑量測量系統、GB/T 11743 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譜分析方法、GB/T 14056.1 表面污染測定 第 1 部分:β發射體(Eβmax>0.15MeV)和α發射體、GB/T 14583 環境地表γ輻射劑量率測定規范、HJ/T 61 輻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 1127 應急監測中環境樣品γ核素測量技術規范、HJ 1129 就地高純鍺譜儀測量土壤中γ核素技術規范、GBZ/T 216 人體體表放射性核素污染處理規范等文件。
文件明確要求在輻射事故應急監測過程中要嚴格遵頊快速響應、重點優先、風險導向、數據可靠的原則,保證應急監測過程中監測儀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時有一定數量的冗余或備份。并且,監測報告內容需包括報告名稱、監測單位名稱、事故概況、監測方案、監測人員、監測過程 和監測結果等,必要時給出環境影響及劑量評價結果。
本文件為首次發布。更多詳情請點擊:《輻射事故應急監測技術規范》發布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