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人排成一堵20米寬人墻,踏著半人高的雜草、灌木,一寸一寸對腳下土地進行“地毯式”排查,連一個螞蟻洞都不放過,卻沒有發現任何線索。望著幾乎被?平了的草地,郭樹立犯難了。地下至少有七八條管線并行,隸屬不同的單位,且間距不等,漏點到底在哪里?
兩天前,擔任天津石化油品車間副主任的郭樹立接巡線人員的報告,在濱海新區港塘公路南側八米河南岸有稀料和油氣的味道,立即帶人趕往現場。他們對附近150米的范圍進行了排查,在一處洼地的水面發現了漂浮的稀料,稀料中混合著淡淡的汽油味。憑著多年的工作經驗,郭樹立確定了附近有人傾倒稀料的事實,但這一結果并沒有讓他放松警惕,相反卻多了一重心事。
聯想到近期職工多次反映巡檢發現有傾倒稀料的痕跡,郭樹立擔心會不會是偷盜分子故意設套,用稀料掩蓋盜油打孔的味道。轉天他們再次對現場檢查,并沒有發現周邊有動土和可疑車輛的痕跡,而隨著稀料的揮發,汽油味卻沒有隨之變淡。不是盜油,難道是管線泄漏了?這更加重了郭樹立的不安。
他知道,這片土地下天津石化有四條油品長輸管線,一旦發生泄漏未能及時封堵,不但會給企業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而且還會造成環境污染。該處距離北側的8米河不足5米、南側的排污河不足30米,影響太大,更為可怕的是30米外是南環鐵路、200米外是港塘公路,一旦油氣遇到火花其后果將不堪設想。
夜幕降臨的荒郊野外,同事們忍著饑餓,身上被野酸棗枝剮得傷痕累累。增加了人手,擴大了搜索范圍,但搜查工作毫無進展,郭樹立不甘心地下令撤退。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找到泄漏點,但從哪里挖呢?他靈機一動想到了機場線正在進行航煤管線的檢測,于是趕快請示車間聯系勘測人員支援。
3月25日,緊急前來增援的管線勘測人員反饋檢測結果,153號樁地下管線的防腐層有破損的跡象。防腐層有破損即使不是泄漏也是線索,車間隨即著手排兵布陣。
3月26日,郭樹立組織施工人員破土開挖。挖到地下大約30厘米的深度時,汽油味兒變濃,隨著不斷的深挖,汽油味越來越濃。為確保施工安全,郭樹立一方面將管線發生泄漏的情況報告車間,一方面啟動了車間級應急預案,以保證施工的安全。
在挖到距離地面大約60厘米的深度時,可以看到有汽油在明顯的滲出聚集。然而挖出的管線只發現是防腐層有破損,并沒有泄漏點。郭樹立下令前后各20米處分別再挖,根據土壤里含油狀況確定挖掘走向。事實證明,這個辦法思路清晰有效,事半功倍。經過連續檢測和深挖,終于在27日上午,在距離首個開挖點8米處發現了泄漏點。連續在現場奮戰了4天,本來已經疲憊的郭樹立此時卻精神煥發,在做好警戒和預防措施后,立即帶人連夜施工封堵漏點。17個小時以后,當時針指向28日凌晨3點時,漏點封堵完成。
(張輝 楊國杰)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