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周寶冰
發展工業軟件,路如何走?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給突破工業軟件“卡脖子”現狀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和模式。
中國工業報走訪發現,作為國內垂直于CAE領域的工業軟件企業,云道智造以自主仿真內核為本,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基(工業仿真PaaS平臺),以大眾化、零門檻仿真APP為載體,推進CAE關鍵技術創新及商業模式創新,實踐普惠仿真的理念。
7月9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指導,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聯合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合作中心發起的“領潮而行·中央媒體零距離探訪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行活動”到訪北京云道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云道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屈凱峰說:“互聯網與工業的融合,一方面是萬物互聯的工業物聯網,另一方面則是以互聯網的模式重構工業軟件。互聯網與仿真的融合,將真正對仿真軟件產生巨大的沖擊。”云道智造正是采用工業互聯網的模式重構仿真軟件,解決仿真軟件“卡脖子”難題,推動實現仿真技術的普惠應用。
布局自主CAE,劍指國產替代
中國工業技術軟件化產業聯盟于6月發布的《中國工業軟件產業白皮書(2020)》指出,我國工業軟件存在缺乏體系化競爭力、核心技術缺失導致產品競爭力不足、人才短缺師資嚴重流失、以及工業軟件和工業深度融合不足等問題。其中,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國產化率不足5%。
以CAE為例,近些年,通用CAE產品市場有所突破,但關鍵技術自主可控程度較低,產品化、集成化、規模化嚴重不足。專用CAE軟件、系統級設計仿真軟件在仿真內核方面自主程度較高,但覆蓋度、成熟度、易用性仍有待時日。
一方面,制造強國、質量強國戰略推動著大量制造企業轉型升級,激發了企業對工業軟件的內生需求;另一方面,嚴峻的國際環境使工業軟件國產替代日漸高漲,然而供給側不足的現狀,形成客觀掣肘。
2012年,屈凱峰提出“仿真平臺+仿真APP”的工業軟件發展模式,是第三代仿真軟件系統的典型代表。2014年3月,云道智造在清華科技園成立,致力于實現仿真軟件自主化和仿真技術大眾化。
CAE的關鍵技術之一是求解器,可以通俗理解為一個復雜的算法模型,一個通用的求解器,內置了通用的物理規律及數學算法。而針對不同物理場的計算,需要開發不同的求解器,以便得到最佳的求解結果。
基于自主統一的求解器架構,云道智造開發了固體力學、流體力學、電動力學和熱力學四大物理場通用求解器,目前已實現主流商業仿真軟件的大部分常用功能,為仿真軟件的自主化打下基礎。2017年,公司推出基于自主仿真內核的仿真PaaS平臺Simdroid V1.0,如今已更新迭代至4.0版本。Simdroid提供圖形交互式的仿真建模環境和完全無代碼化的仿真APP開發環境,從而實現建模仿真和仿真APP便捷開發。
基于Simdroid開發的海量各行各業仿真APP將集中在仿真APP商店Simapps(www.simapps.com)中呈現。對于廣大用戶來說,不用理解仿真PaaS平臺和仿真APP的開發過程,不需要安裝任何仿真軟件,只需登陸仿真APP商店,就可以找到所需的仿真APP,在云上完成計算,或將仿真APP編譯下載到本地長期重復使用。
云道智造以工業互聯網的模式打造仿真軟件,突破了大型軟件本地化部署的傳統。這帶來了一系列的變化,其中之一,就是仿真技術的普惠應用成為可能。
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新賽道
2012年,工業互聯網(工業物聯網,IIoT)概念初起,互聯網等新技術應用及平臺經濟影響日甚,制造業+互聯網的理念日漸成熟。經過多年發酵,在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應用推動下,工業互聯網走向體系化。
平臺是工業互聯網的核心,是面向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需求,構建基于云平臺的海量數據采集、匯聚、分析服務體系,支撐制造資源泛在連接、彈性供給、高效配置。這其中,就包括工業軟件的平臺化配置。
傳統上,CAE的部署和應用成本高昂,一是資金二是人才。一方面,隨著軟件技術的發展及應用推動,仿真分析一體化逐漸主導主流市場,通用型設計仿真軟件日漸“大眾化”;另一方面,2012年以來,傳統設計研發類工業軟件代表企業如達索系統、西門子、PTC、Autodesk等,先后啟動和落實不同的云化戰略,路徑略有不同但方向相近。
在這種情況下,尤其是在國產化率極低的不利局面下,新興的國產CAE軟件要想占有一席之地,業務模式創新是必由之路。仿真技術+互聯網,不僅能降低應用成本,還將使“大師”走下“神壇”,普通的工程師也能做仿真分析。尤其是低代碼平臺的應用,提升了平臺的供給能力。
工業軟件國產化最大的難題是用戶的切換成本。工業互聯網+仿真軟件,天然解決了這一問題。與此同時,由于仿真模型是數學模型,容易做成互聯網化,有助于形成海量的APP。
在產品路線上,傳統仿真軟件經歷了從面向學科、面向行業到面向產品的演進,如今,結合互聯網,其基本形態將向“通用仿真平臺+專用工具(仿真APP)”發展。這就是說,工業互聯網提供了新的工業軟件的供給形式。
這確實是一條新路。雖然走的人(企業)已經很多,但起點基本相同。同時,互聯網客觀上還創造了新的供求關系,將催生巨大的增量市場。例如大量中小企業對工業軟件的“散、專、快、廉”的需求匯集。
這給未來市場格局的變化增加了變數。而正是因為國產化率不足,工業軟件還是價值洼地。“互聯網技術與工業的融合,給中國工業軟件的發展提供了開辟新賽道的機會。”屈凱峰說。
打造自主仿真軟件新生態
屈凱峰強調,云道智造著力打造“工業蘋果/安卓”系統,以一個統一的開放不開源的仿真引擎作為底層平臺(仿真“操作系統”),支持面向各種工業仿真應用場景的仿真APP開發和運行。
這個體系的軟件架構,采用“操作系統+應用軟件”的分層解耦模式,使主要依賴基礎理論的“數學層”、依賴軟件開發的“軟件層”和依賴工業應用場景知識的“物理層”解耦分離,在技術上支持各個層面的分層協同開發。
在商業模式上,放棄了單純的賣軟件模式,通過多層次商業協作機制和平臺,使數學層的求解器、物理層的專業場景化應用(APP)都能夠實現大規模社會化交易和復用,用“眾創、眾包、共享”的生態化模式發展互聯網時代的工業軟件。
最后,眾多仿真APP在仿真APP商店中集中呈現,用戶直接在仿真APP商店中搜索、購買、使用所需的仿真APP。如果沒有找到合適的APP,可以聯系類似APP的開發者進行定制開發。
發展過程中,云道智造拒絕了一些誘惑,例如不做代理業務。當然,作為新的商業模式,必然存在冷啟動的問題,產品的發展、APP的積累都需要時間。
LNG(液化天然氣)全容儲罐是石油化工企業的一個個性化定制的基礎設施,該產品尺度大,結構復雜,需要對該復雜系統進行數值建模,完成復雜工況的計算和組合分析。中海油與云道智造合作開發的全容儲罐分析設計系統,實現了全參數化建模、基于規范的載荷工況定義與工況計算、非線性校核計算以及優化設計,是業內首款全容儲罐快速建模、仿真、校核一體化系統。
在電子信息行業,通用CFD軟件在建模、前處理和求解設置上都過于復雜,難以實現快速的建模和分析,不能滿足行業發展需求。云道智造獨立開發的電子設備熱可靠性分析專用軟件Simetherm,解決了電子設備在各類復雜環境下的可靠性分析難題。該軟件可成熟應用在通訊制造業、電子元件制造業、軍工以及航空航天等工業中,幫助企業進行熱設計方案對比驗證,識別潛在設計風險,縮小試驗范圍,從而降低產品設計周期。
《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指出,要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突破研發、生產、管理等基礎工業軟件,加速已有工業軟件云化遷移,增強工業軟件供給能力,提升供給質量。加強工業互聯網與傳統技術的融合與帶動提升。
6月7日,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司長謝少鋒在2021中國工業軟件大會上表示,將強化對工業軟件關鍵技術軟件的重點支持。在提升產業鏈,堅持補短板方面,推動工業軟件、行業應用軟件、新型平臺軟件、重點領域的體系化攻關,提升產品和服務,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引導產業走向中高端。
屈凱峰直言,云道智造做的不是科學研究,也不是后期的錦上添花,而是填補“死亡谷”。自己“熱愛做一個偉大的產品”。未來,希望帶動數百萬的開發者,共同打造自主仿真軟件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