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中歐班列全年開行1.24萬列、發送113.5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50%、56%,成為疫情防控期間連接中國、歐洲以及“一帶一路”國家的重要運輸紐帶,也成為特殊時期穩定國際供應鏈的重要支撐。
被賦予重要使命的中歐班列上,有一位“常客”——來自廣東的全球生物識別系統的領跑者熵基科技(原名中控智慧)。這家公司的歐洲總部在西班牙馬德里,擁有自身的倉儲物流中心,及本地化的技術、服務團隊。從2017年5月開始,公司的生物識別產品從東莞起運,通過中歐班列運往歐洲,已經成為公司常年重要的運輸方式。
“相比之下,鐵路的運輸成本很低。”熵基科技的工作人員在接受中國國際電視臺采訪時表示。
在生物識別行業,我國部分自主產品已經可以與國際先進產品相抗衡,且部分企業已在全球范圍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然而,真正出海實現規模銷售的企業并不多,熵基科技憑借強大的技術實力、豐富的產品陣列、完善的海外營銷及服務網絡優勢,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將生物識別產品銷往海外的企業之一。
歐洲只是熵基科技技術和產品全球落地的區域之一。自2007年成立,熵基科技的海外市場已經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在全球的境外子公司已經達到39家。
“出口海外一方面跟熵基科技的國際化戰略有關,另一方面,出口海外意味著更高的產品附加值以及更廣闊的市場。”業內一位資深專業人士表示,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中國企業實現產品和技術出海,不僅與公司產品的技術能力有關,還與企業的國際化布局、全球營銷網絡以及本地化服務能力等有關,并不是所有的企業具備這樣的能力。
生物識別技術加速出海
“生物識別是智能化時代的身份入口,指紋、人臉和虹膜等,為智能設備、智能網絡、智能服務、智能安防等提供了自動精準的身份標識。”全國安防人體生物特征識別應用分技術委員會秘書長、研究員侯鴻川介紹。
中國生物識別市場雖然起步晚于西方發達國家,但在智能終端設備、移動互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下,中國生物識別行業近幾年來取得了較快增長。根據Frost & Sullivan報告,預計2024年中國生物識別行業市場規模將增長至600億元,未來五年復合增長率預計為22.6%。
據一位行業協會人士介紹,當前,中國的生物識別技術已經走在了全球的前列,但受限于貿易政策等因素影響,國內大部分生物識別技術企業的市場份額仍局限在國內市場,導致目前部分生物識別的終端產品國內市場競爭已經較為激烈。
相比中國市場,海外生物識別市場也具有強大的發展潛力。根據Frost & Sullivan報告,全球生物識別市場的規模預計將以19.1%的年復合增長率從2020年的240億美元上升至2024年的483億美元。
出海,如何成功出海,已經成為國內企業思考的重要問題。熵基科技是國內生物識別技術行業較早實現出海的企業之一,成功攻占了海外市場的橋頭堡。據公開發布的資料信息顯示,熵基科技在海外共設立39家子公司,外籍員工超過600名,產品銷售覆蓋超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構建了較為完善的國際營銷及服務網絡。
數據顯示,熵基科技 2020年、2021年1-6月海外國家和地區銷售收入分別為98,461.95 萬元、47,232.51 萬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4.75%、51.42%。布局海外市場,也意味著較高的回報。數據顯示, 2020年、2021年1-6月,熵基科技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5.55%、41.69%。
對于成功將產品銷往海外的秘訣,熵基科技介紹,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客戶第一,堅持開發優質產品滿足海外不同地區客戶的差異化需求,并構建本地化的營銷及服務體系,配備有常駐商務人員和技術服務人員,部分區域配備研發人員,可以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售前、售中、售后支持和服務,能快速觸及并響應當地終端用戶的定制化需求。
本地化的運營能力和響應能力,也讓熵基科技在全球疫情蔓延發展中找到了新的市場機遇。
據公開發布的資料信息顯示,2020年上半年,熵基科技智慧出入口管理產品收入占比較2019年度上升4.37個百分點,主要原因為受新冠疫情影響,公司在歐洲、美洲等海外地區推出防疫測溫產品,由于該部分產品附加值較高,且需求量大,帶動收入占比的提升。
站在混合生物識別趨勢浪頭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生物識別行業,智能終端是形成收入與利潤的主要來源,但是生物識別算法技術、應用軟件與平臺才是與行業內公司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關鍵要素。如何適應新的市場需求迅速開發出產品,是企業硬實力的考驗,無論是海外市場還是國內市場,規則都是一致的。
隨著國內企業及個人對信息安全的不斷重視,安全性更高的多模態混合生物識別隨之發展,根據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開發豐富的多模態混合生物識別產品相繼出現,給生物識別技術安全應用帶來巨大的發展潛力。
根據Frost & Sullivan報告,全球多模態混合生物識別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27億美元上升至2019年的61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2.6%。2019年,多模態混合生物識別技術在全球生物識別市場中的占比已達到29.2%。憑借其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多模態混合生物識別技術將在各主要應用場景加速滲透,預計未來五年將保持25.1%左右的年復合增長率,2024年市場規模達到181億美元,市場占比上升至37.5%。
在新的發展趨勢下,熵基科技早已站在了行業發展的浪頭。據了解,熵基科技在多模態混合生物識別領域已經占據了領頭羊態勢,公司已研發推出包括“指紋+人臉識別”技術、“人臉+掌靜脈識別”技術、“指紋+指靜脈識別”技術、“人臉+虹膜識別”技術和“指紋+手掌+人臉識別”技術等在內的多模態混合生物識別技術,取得多模態混合生物識別領域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 11項。
取得一系列硬技術的背后,是公司持續的研發創新投入。數據顯示,熵基科技2020年、2021年1-6月研發費用投入分別為18,918.25 萬元、10,030.11 萬元,占公司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0.50%和 10.90%。此外,公司在深圳、東莞、廈門、大連、印度均設有各類研發、設計及創新中心。力求以持續創新的混合生物識別技術為核心,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向全世界提供優質的產品及解決方案。
對于如此大規模的研發投入,熵基科技看來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必經之路。隨著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發展,行業技術更新迭代加快,要求行業內企業具有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以適應行業的快速發展,產品和技術的持續創新能力日漸成為相關產品及解決方案供應商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標簽:
相關資訊